婦女解放運動
[國語辭典(教育部)]ㄈㄨˋ ㄋㄩˇ ㄐㄧㄝˇ ㄈㄤˋ ㄩㄣˋ ㄉㄨㄥˋ
一種以鼓勵女性在社會上發展自我的能力,於政治、經濟、教育、法律等方面求與男子處於平等地位的運動。
[佛光大辭典]
克夏勃強特拉聖
(Keshab Chandra Sen, 1838~1884)梵名 Keśavachandra Sena。十九世紀印度教改革派主要人物之一。加爾各答人。年二十入梵教會,於特朋特拉泰戈爾(Devendranath Tagore)領導下,致力於教會之推展工作。但彼倡導基督教義,主張激進改革印度社會制度,例如宣布廢除種姓階級制度、提倡婦女解放運動、振興教育等。其傾向於基督教及急進之作風與特朋特拉不合,遂於一八六六年,另立「印度梵教會(Brāhma Samāj of India)」。融合印度教、錫克教、基督教等教義,制訂新教義、教規,高唱「為上帝服務,即為人服務」,繼續從事社會改革工作。一八七○年,提出「印度殖民制度起源於神」之理論。關於當時婚姻制度,則主張打破繁瑣之傳統陋習,於一八七二年制立「婆羅門婚姻法(Brāhma Marriage Act)。」後因其女兒之婚姻違反自己所定教條,引起教會再分裂。對於後來印度宗教運動影響甚鉅。主要著作為 Lectures in India, 1901。〔J.N. Farquhar: Modern Religous Movements in India, 1929〕 p2784
南傳巴利《經藏》五部之一。相當於梵文北傳四阿含之《增一阿含》(漢譯為《增一阿含經》)。《增支部》所說法之主題、名目之數量,有一法、二法、三法等不同。此經在編排次序時,即依一法以至十一法之順序集錄而成,故稱為增支。內容分十一集,所收經數極多,《善見律毗婆沙》說有九五五七經,日本學者宇井伯壽計之為一七0聚(品)二三0八經,赤沼智善《漢巴四部四阿含對照錄》作一七一品二二0三經,或說一七0品二一九八經。
相傳佛滅不久,大迦葉召集五百佛弟子,舉行第一次聖典結集。相傳《增支部》係委託阿那律所結集,並令其弟子傳持。由於《增支部》之傳持者為律師與論師,故從其說相、發展方向而言,增支部經典可說是阿毗曇之泉源。又,漢譯《增一阿含經》中含有大乘思想,南傳《增支部》雖無大乘思想,但在思想上仍有相當進步的痕跡,因此《增支部》或為南傳五部經典中最後完成的。另外,有關《增支部》與漢譯《增一阿含經》內容的比較,二者相當者甚少,但漢譯《中阿含》、《雜阿含》則有不少《增支部》的經典。若依印順《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第十章所載,《增一阿含經》若略去附入的大乘思想及種種譬喻,則其主體部份可能比《增支部》古老。
西元1885年以後,本經之巴利文原本曾被校訂出版。其後有英譯、德譯、日譯等譯本問世。此外,在五世紀時覺音(Buddhaghosa)作《Manoratha-pūraṇī》一書,為《增支部》之註釋書。
◎附一︰〈增支部解題〉(摘譯自《南傳大藏經解題》第五章)
在考察增支部經的性質時,應注意下列諸項要點。
(1)長部經典末後之二經,即︰《眾集經》與《十上經》,都是敘述法數名目的。與長部其餘的經典不同,當是增支部所說形式之略詮。因此,此二經不應視為長部經典。如果此說不誤,則略詮名目之經當成立在先,而後經過修補,加上教起因緣等內容,乃成為增支部諸經。亦即{1}長部經典成立。{2}略詮名目經典出現,而附加在長部末尾。{3}增支部經典成立。此外,上述長部末後二經之說者據傳是智慧第一之舍利弗,可窺知作者之具有深意。此二經被認為是佛教智的方面(即論部)的先驅。
(2)相傳昔日世尊入滅不久,迦葉召集會議,五百佛弟子舉行第一次聖典結集,據云其時增支部委囑阿那律,並令其弟子傳持。阿那律是所謂「天眼第一」、具有敏銳智見之人。將該經委托此人,並非偶然,此蓋增支部經含有研究性之阿毗曇學性質故也。
(3)聖典的增廣,尚不止此,前面所列舉的《眾集經》,內容增廣許多之後,成為《集異門(與「眾集」同一語原)足論》(《大正藏》一五三六),而被採入薩婆多部的根本論中。玄奘以為此論的作者是舍利弗。其後印度的傳說(稱友的《俱舍論疏》)則以為是舍利弗之舅摩訶拘絺羅所作。此人是中部經典中《有明大經》(Mahāvedallasutta,《南傳藏》卷第九)的對告者,Vedalla應是阿毗曇的原形,很明顯地這是依據其名義與內容而來。將所謂無礙解第一的摩訶拘絺羅擬為《集異門足論》的作者,這也暗示「論」是分析的、究明的。
(4)舍利弗依從世尊學習阿毗曇,他是最早將阿毗曇弘布於世的人,這是南傳佛教的傳說;在南方阿毗曇書之基礎性著作的Vibhaṅga之類本之中,也有冠上舍利弗之名的《舍利弗阿毗曇》(《大正藏》一五四八)一書。這當然是意指阿毗曇為舍利弗所傳。
以上若從增支部之說相、傳持者、發展方向、舍利弗與阿毗曇之關係看來,增支部經典可說是阿毗曇的泉源,此言並不誇大。漢譯《增一阿含》的內容,有大的進展,其中竄入近似大乘佛教的記載。南傳增支部經雖然尚未到達此種地步,但在思想上仍有相當進步的痕跡,因此,增支部也許是五部經典之中最後製作的經典。然而這是就增支部全體而論,若就各部經典而論,當然有甚多佛說、佛弟子說等根本佛教之成分。
◎附二︰M. Winternitz著‧依觀摘譯〈巴利聖典中的增支部〉(摘譯自《佛教文獻》第三章)
巴利經藏的第四部是《增支部》。內含總數超過二三0八的短經,被整理為十一個「集」(nipāta)。也就是在第一集中所敘述的是與「一」有關的,第二集是與「二」有關的,第三集是與「三」有關的,……第十一集是與「十一」有關的。例如第二集的經典中所敘述的是︰二明與二暗,應住於森林的兩種理由、兩種佛陀等。第三集是︰身語意三業、三種比丘、天神的三種使者、死神統治世界的三種理由、三種沈默、使婦女墮地獄的三法;第四集是︰由存在趨向解脫的四因、使人們墮地獄的四法、使人們昇天的四法、與婦女妍醜貧富有關的四法;第七集是︰瞑想的七要件、七種奇蹟、七種妻子等;第八集是︰妻子繫縛丈夫或丈夫繫縛妻子的八相、八種托鉢、婦女想再生為神所必備的八種性質、地震八因等;第十集是︰佛陀的十力、根本性的十問、制定波羅提木叉的十因、十種富人等。
十一集中的每一集又各細分為「品」(vagga);通常各品中的經典都有相同的主題。例如,第一集第一品〈色等品〉(Ekani-pāta)中的十經,所敘述的是夫妻間的關係;而由八十經所成的第一集第十四品〈第一品〉中,則是列舉最勝比丘、比丘尼之名及其德行。第一集第二十品〈靜慮品〉含括二六二經,所敘述的是各種能證入涅槃的靜慮。第五集第十八品〈優婆塞品〉中的十經所論及的是優婆塞。如同《相應部》中的經典一般,《增支部》中的經典大多是極短的經,偶爾也可看到較長的經典;又如同《長部》等一般,經中的散文經常被韻文從中打斷。此外,《增支部》中有為數不少的經典與詩句是其他諸部中也可看到的;事實上,那些經典與詩句經常被摘用。
茲引第二集中的部分經文如次(二‧四‧一~二)︰
「比丘!何者為惡人﹖比丘!惡人不知恩、不感恩。比丘!不知恩、不感恩者為惡人所稱許。比丘!惡人者,謂不知恩、不感恩者。比丘!善人知恩、感恩。比丘!知恩、感恩者為善人所稱許。比丘!善人者,謂知恩、感恩者。
比丘!我當說二人恩不能報盡。云何為二﹖所謂父母也,比丘!若有人壽百歲,於百歲間一肩荷父,一肩荷母;又復為彼父母塗身、揉擦、沐浴、按摩,善加看護,父母即尿溺於其肩上,猶不能得言報恩。比丘!即令父母趨登王位,擁有眾寶,猶不能得言報恩。何以故﹖比丘!父母以諸多方法哺育子女,令見此世。
比丘!勸令不信之父母生信、入信、住信;勸令破戒父母持戒、入戒、住戒;勸令慳吝之父母行捨施、入捨施、住捨施;勸令惡慧之父母發正慧、入正慧、住正慧。比丘!如此行者方得言報父母恩。」
《增支部》中有些經典非常簡潔扼要。例如第三集(三‧二九)中,佛陀以溫和的口氣向佛教中信奉「祕教」之邪師的人說道︰
「比丘!有三事,覆則妙,露則不妙。云何為三﹖比丘!女人覆則妙,露則不妙;婆羅門咒術覆則妙,露則不妙;比丘!邪見覆則妙,露則不妙。比丘!此三者覆則妙,露則不妙。
比丘!有三事,露則妙,覆則不妙。比丘!月輪以顯露故,輝而不隱;比丘!日輪以顯露故,輝而不隱;比丘!如來所說之法與律以顯露故,輝而不隱。比丘!此三者以顯露故,輝而不隱。」
述及婦女的經典雖然為數不少,但如同其他宗教的教職與聖者一般,佛教中的比丘很少提及婦女。僧團中,支持婦女的只有阿難一人。在經過長時期的反對之後,釋尊之所以答應讓比丘尼加入僧團,可以說完全是阿難居中幫忙的;根據某種傳說,在王舍城舉行第一次結集時,阿難被要求為什麼對婦女特別關懷一事作解釋。有時候,例如第四集(四‧八十)所記載的,阿難就像是近代鼓吹婦女解放運動的人士那樣,他曾經向佛提出疑問︰
「大德!何因何緣,婦女不能出席公眾的集會﹖不能從事產業,不能住在劍蒲閭﹖」
對此一疑問,佛陀答道︰
「阿難!婦女易怒;阿難!婦女易嫉;阿難!婦女易慳;阿難!婦女缺乏智慧。阿難!以此因緣,婦女不能出席公眾的集會,不能從事產業,不能住在劍蒲閭。」
第三集中,〈天使品〉第三‧三五經是若干優美的經典之一。經中敘述在地獄中,閻魔王就老、病、死三使一一向罪人闡述,其後才將罪人交予獄卒刑罰。依此看來,地獄的觀念似乎要比佛教古老多了。一般說來,《增支部》中具有文學價值的篇章並不多。單調且令人發悶的說教,貫頭澈尾。因此,第一集中幾乎看不到優美的篇章。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佛教倫理、佛教心理的所有部門,以及與教團戒律的實行有關的經典之外,在基於列舉的原則下,有些與佛教完全無關的經典也被收入於《增支部》中。又,在一連串的列舉之後,有時候也會出現一些極為有趣的章句。例如第八集(八‧二七)中,有如此的章句︰
「比丘!有八力,云何為八﹖比丘!小兒以啼泣為力;婦女以瞋恚為力;盜賊以武器為力;國王以自在為力;愚人以高慢為力;賢人以審諦為力;多聞者以計數為力;沙門婆羅門以忍辱為力。比丘!有如此八力。」
與此類似的章句,也經常出現在印度的格言詩中。這種列舉的方式,或許是古代印度的民間傳承,除了這種印度式的炫耀之外,《增支部》可以說只不過是以整理全部經卷為原則而組成的。
從後文所將展現的事實,可以證明《增支部》的編纂是在︰縱然不是將佛陀視為神,起碼也是全智的半神,是一切真理唯一源泉的時代。在這類章句中,帝釋天詢問一些說教者︰「當從何處學得最殊勝﹖從佛陀處耶﹖或其他諸師之處﹖」對此,諸師答道︰「若有一人,於大穀倉附近,見有人以籠、衣、手搬運穀物時,已無須問及何處得彼穀物。蓋皆從彼大穀倉中得。同此,一切善說,皆為佛陀所宣述。」比起阿育王在Bairat法勒中所說的「佛陀所宣,皆為善說。」或者比起後期梵文文獻《Divyāvadāna》中的「縱令天上星月皆墬落,地上山林皆焚毀,大海中水皆乾涸,佛陀之語不虛妄。」前文所引章句毌寧是更大的教條。
由於這些教條,《增支部》成為論藏的唯一先驅者,是各各論藏原典的基礎。
《增支部》中諸多經典的成立,其方式與《相應部》相同。
〔參考資料〕 赤沼智善《漢巴四部四阿含互照錄》、《佛典研究》初編(《世界佛學名著譯叢》{23}、{27});水野弘元《南傳大藏經索引》。
近世印度的宗教改革者。加爾各答人,梵名Keśavachandra Sena。1857年,在德朋德拉泰戈爾(Debendra Narthe Tagore)的領導下,參加由藍姆漢羅伊(Ram Mohan Roy,1772~1833)所創設的梵教會(BrāhmaSamāj),此後致力於印度教的改革,以建設世界性宗教為目的。其後,由於其主張太過激進,而與保守派的德朋德拉不合,遂於1866年,另立印度梵教會(Ādi Brāhma Samāj)。後來,其作風漸趨於獨裁,且自謂其本人有受神啟示(adeśa)的資格,致使會內彌漫批判的氣氛;又違反自己所定教條而將女兒許配予Kuc Bihar的年輕國王,終導致教會再度分裂,信徒多離他而去。及其逝世後,印度梵教會群龍無首,遂四分五裂。
雖然如此,氏對於後來印度宗教運動仍影響甚鉅。他曾依據印度教、佛教、猶太教、基督教、回教等各教的聖典,編纂祈禱書。又宣布廢除階級制度,推行婦女解放運動,振興教育,設立學校,並主張打破當時婚姻制度中繁瑣的傳統陋習(如幼兒結婚、一夫多妻、禁止寡婦再婚、不同階級不能婚配等),而於1872年制立婆羅門婚姻法(Brāhma Marriage Act)。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