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婆羅果

[獅子吼站阿含經簡註]

相當的《別譯雜阿含經》經文作「豆粒」,相當的南傳經文作「棗核」。


[阿含辭典(莊春江)]

南傳作「棗核」(kolaṭṭhi)。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一切經音義(慧琳音義)]
菴羅

或言菴婆羅果名也案此果花多而結子甚少其葉似柳而長一尺餘廣三指許果形似梨而底鉤曲彼國名為上樹謂在王城種之也經中生熟難知者即此也舊譯云柰應誤也正言菴沒羅此菴沒羅女持園施佛因以名焉昔彌猴為佛穿池鹿女見千子處皆在園側也


[佛光大辭典]
頻婆樹

頻婆,梵語 bimba 或 bimbajā,巴利語 bimba 或 bimbajāla。意譯相思樹。學名 Momordica monadelpha。其果實為鮮紅色,稱為頻婆果、頻婆羅果,以之為赤色之譬喻。如新華嚴經卷六十五謂「唇口丹潔如頻婆果」。同經卷二十二以「百萬億頻婆羅香」等語形容兜率天宮之莊嚴。另據寂照堂谷響集卷一頻婆果條所載,頻婆樹屬喬木類,果實色紅,大如赤小豆。瑜伽論記卷二上則謂頻婆果即頻[(篆-竹)/虫]果(頻螺果)。〔方廣大莊嚴經卷一勝族品、翻梵語卷十、玄應音義卷三〕 p6365


頻婆羅

(一)梵語 vijvara。古代印度數量名。又作頻婆、頻跋羅、毘婆訶。意譯為十兆。佛本行集經卷十二所載頻婆羅之夾注謂此數當於十兆。〔玄應音義卷一〕

(二)指頻婆樹之果實。其色鮮赤。佛本行集經卷二十八(大三‧七八二上):「口脣明曜赤朱色,或如頻婆羅果形,亦似珊瑚及胭脂。」 p6366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百喻經

舊題《百句譬喻經》,四卷(或作五卷),是用寓言以申教誡的一部著作。收在《大正藏》第四冊。

本書為第五世紀印度僧伽斯那所集。書末有作者的後記六頌。頌後記云︰「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癡花鬘竟。」《癡花鬘》當是本書的原名。宋、元、明藏本第一喻前有〈序品〉三百餘字,說佛在王舍城鵲封竹園,為異學梵志五百人說此經,與僧伽斯那跋頌不符,顯然是後人所加。本書的寫成正是印度寓言文學的盛時,也是有名的《五卷書》(婆羅門學者所撰用來教授貴族子弟的一部梵文寓言集)流行的時代,可謂應時之作,但在印度,直到現在沒有發現它的梵本。

本書譯者求那毗地,中印度人,是僧伽斯那的弟子。聰慧強記,能誦大小乘經十餘萬言。僧伽斯那所集百喻,他悉皆誦習,並深明其意義旨趣。他於南齊‧建元初(479)來建業,住毗離耶寺,永明十年(492)九月十日譯出此書,同時並譯出《須達長者經》及《十二因緣經》各一卷,後於建業正(止)觀寺攝受徒眾,甚為有名,中興二年(502)寂於正(止)觀寺。

本書於十二部經中,屬於譬喻一類,每篇都有喻和法兩部分合成。喻是一篇簡短的寓言,法是本篇寓言所顯示的教誡。這些寓言主要描寫幽默可笑的事情,有很犀利的諷刺性,也可以作笑話看。僧伽斯那在跋頌中說︰本書以戲笑的方法來闡明佛法,如以苦藥和石蜜,雖損蜜味,但主要是為了治病。先講笑話,後講佛法,如先服吐下藥,後以酥滋潤身體。笑話裡包含佛法,如樹葉裏阿伽陀藥,希望讀者但取佛法的阿伽陀藥,而拋棄戲笑的樹葉。但本經各篇所述的寓言,可能都是從前民間所流傳,後為佛教學者採取應用。在漢文大藏經中現存的譬喻經,除本書外,還有道略集《雜譬喻經》一卷,姚秦‧鳩摩羅什譯,道略集《眾經撰雜譬喻》二卷等。本書的治鞭瘡喻、蛇頭尾共爭在前喻、蹋長者口喻、劫盜分財喻,就和《雜譬喻經》的第二十三、二十五、十四、十六四喻相當。又愚人集牛乳喻、見水底金影喻,又和《眾經撰雜譬喻》的第六、四十兩喻相當。它們在源流上可能有些關係。但從結構上看,其餘的譬喻經,都不如本書所述的齊整。

本書的內容,四卷本中,第一卷二十一喻,第二卷二十喻,第三卷二十四喻,第四卷三十三喻,共九十八喻。以百喻為名,當係舉其大數而言。再歸納各喻的意趣,可為三類︰

(1)其中對治煩惱的,有十種︰{1}對治貪的,有第十六灌甘蔗喻、第十七債半錢喻等七喻。{2}對治嗔的,有第十三說人喜嗔喻、第四十八野干為折樹枝所打喻等四喻。{3}對治癡的,有第八山羌偷官庫喻、第九嘆父德行喻等十九喻。{4}對治慢的,有第二十八為婦貿鼻喻、第四十三磨大石喻等四喻。{5}對治疑的,有第二十六人效王眼瞤喻、第七十嘗庵婆羅果喻兩喻。{6}對治身見的,有第三十牧羊人喻、第三十五寶篋鏡喻等四喻。{7}對治邊見的,有第六十一梵天弟子造物因喻、第六十二病人食雉肉喻兩喻。{8}對治邪見的,有第五十八兩子分財喻、第九十四摩尼水竇喻兩喻。{9}對治見取的,有第四婦詐稱死喻、第五渴見水喻等三喻。{10}對治戒禁取的,有第一愚人食鹽喻、第十二煮黑石蜜漿喻等八喻。

(2)其中對治惡行的,有四種︰{1}對治慳吝的,有第二愚人集牛乳喻、第六十五五百歡喜丸喻等四喻。{2}對治犯戒的,有第六子死欲停置家中喻、第十四殺商主祀天喻等十八喻。{3}對治邪命的,有第三以梨打頭破喻、第七認人為兄喻等七喻。{4}對治懈怠的,有第十五醫與王女藥令卒長大喻、第四十七貧人作鴛鴦鳴喻等五喻。

(3)其中開示法義的,有二種︰{1}開示空義的,有第四十九小兒爭分別毛喻、第五十二伎兒作樂喻等五喻。{2}開示一乘的,有第二十二入海取沉水喻、第二十四種熬胡麻子喻等四喻。

總括本書意趣,要在對治煩惱,勸行布施、持戒、淨命、精進,兼明緣生、無我和一乘的道理,所以它是通於大小乘之作。譯文筆調樸實而明朗,在我國古籍中可算是優美的一種。

本書的單行本有1914年金陵刻經處刻本,分上下兩卷,係魯迅斷句,並施資刻成。1926年王品青校訂改名《癡花鬘》於上海印行。魯迅為作題記,云︰
「嘗聞天竺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國藝文往往蒙其影響,即翻為華言之經中亦隨在可見。明‧徐元大輯喻林頗加搜錄,然卷帙繁重,不易得之。佛藏中經,以譬喻名者,亦可五、六種,惟百喻經最有條貫。(中略)王君品青愛其設喻之妙,因除去教誡,獨留寓言。又緣經末有『尊者僧伽斯那造作癡花鬘竟』語,即據以回復原名,仍印為兩卷。嘗稱百喻,而實缺二者,疑舉成數,或並以卷首之引,卷末之偈為二事也。尊者造論,雖以正法為心,譬故事於樹葉,而言必及法,反多拘牽,今則已無阿伽陀藥,更何得有葉裹﹖出離界域,內外洞然,智者所見,蓋不惟佛說正義而已矣。」

另外,只取本書寓言改寫為語體的《百喻經故事》,有馮雪峰和倪海曙兩人之作,先後於1949年、1957年在上海印行。(隆蓮)

〔參考資料〕 《出三藏記集》卷二、卷十四;《高僧傳》卷三;《國譯一切經》〈本緣部〉(七)。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