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大鑑禪師小清規

[佛光大辭典]

全一卷。元代大鑑清拙正澄撰。今收於大正藏第八十一冊。又作大鑑小清規。略述臨濟宗叢林之規矩,計收兩班出班拈香之法、坐具禮拜之法、維那須知法、月中每日粥時念文、施食、僧堂眾僧須知、侍者寮榜、相看求掛搭禮、四節日巡堂禮、四節僧堂茶禮、藏主寮榜、秉拂提綱法、精進勸等十餘條。本書係大鑑禪師東渡日本(1326)後,以百丈清規為藍本,為適應日本禪林而作。 p915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大鑑禪師小清規

一卷。宋末元初僧清拙正澄著。又名《大鑑小清規》。收在《大正藏》第八十一冊。旨在略述臨濟宗叢林之規矩。全書計收兩班出班拈香之法、坐具禮拜之法、維那須知法、月中每日粥時念文、施食、僧堂眾僧須知、侍者寮牓、相看求掛撘禮、四節日巡堂禮、四節僧堂茶禮、藏主寮牓、秉拂提綱法、精進勸等十餘條。

清拙為臨濟宗楊岐派之破庵派僧,應北條氏之請,於嘉曆元年(1326)抵日後,歷任建長、圓覺諸寺,創建開善寺,曆應二年(1339)示寂,諡號「大鑑禪師」。本書即其於日本期間之示眾語錄。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光大辭典]
三界萬靈牌

為使無緣之有情蒙受冥福,而安置於禪剎佛殿之一種牌位。日本佛教界自鎌倉時代初期即風行之。文有「三界萬靈,十方至聖,六親眷屬,七世父母」、「三界萬靈,六道四生,七世父母,六親眷屬等」等多種。或於施餓鬼會時,書之於木牌,安置餓鬼棚,而以種種供物供養之。〔大鑑禪師小清規、禪林象器箋卷十六圖牌門〕 p587


兩展三拜

指二度展摺坐具而禮拜三回。又作兩展三禮。乃禪宗禮法之一。敕修百丈清規卷五遊方參請條(大四八‧一一四○中):「起至爐前,兩展三禮謝茶,初展云:『某等重承煎點,特此拜謝,下情不勝感激之至。』再展云:『即日時令謹時,恭惟堂頭和尚尊候起居多福。』退身觸禮三拜。」

坐具本為坐臥時之敷具,中世以來,南海及我國乃有敷具而於其上禮拜之風。兩展三拜主要為人事、陳賀時所用之禮法。原來學人對師家依序應大展三拜、展具三拜,而後觸禮三拜。然學人初欲展具時,師家約止之,故不展具,但作摺勢、鞠躬、敘事情,是為一展;其次學人又欲展具,師家復止之,乃作摺勢、敘寒暖,是為兩展;然學人敬禮之心未息,故雖不展坐具,猶以手持之觸地三拜。

觸禮三拜即將坐具三折,當額於其一折而三叩,或執坐具正半,四折,當額於其上而三叩;或謂前兩展與後之一拜,合為三拜,一般多用第二說。此外,將觸禮三拜略為一拜者,稱為觸禮一拜。〔大鑑禪師小清規、禪苑清規卷一掛搭、敕修百丈清規卷四方丈特為新舊兩序湯條、禪林象器箋禮則門〕 p3073


提唱

又作提倡、提綱、提要。提綱唱要之意。即禪林向學徒拈提宗門之綱要。一般多就古德之語要而唱說之,故又稱為拈古、拈弄。蓋禪宗之宗旨為教外別傳不立文字,故雖講說語錄,亦唯提示宗門之綱要,學人欲明個事,更須勤學勵參。其他宗派則稱為講釋、講義。大鑑禪師小清規秉拂提綱法(大八一‧六二三中):「衲僧以參學為主,頭首以秉拂為主,秉拂以提綱為主,提綱以宗眼為主。宗眼既正,則舉揚箇一段大事。胸襟浩浩地,蓋天蓋地,縱橫得妙,左右逢原。」〔元叟行端禪師語錄卷五答慈雲玨長老嗣法書、古尊宿語錄卷六睦州和尚語錄、敕修百丈清規卷上住持章、禪苑清規卷二小參條〕 p4958


徹底

於禪林中,特指大悟。又作徹地、徹底大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五天台德韶章(大五一‧四一○上):「諸上坐經塵沙劫不說,亦未曾欠少半句,應須徹底會去始得。」槐安國語卷五(大八一‧五五六下):「不知何日何時得撞著真正大機大用宗師?被一喝徹底去,呻吟懊惱。我每聞之,不覺失笑。」此皆表示透徹佛祖大道之旨。此徹底乃源自三獸渡河之譬喻。據優婆塞戒經卷一載,有兔、馬、香象三獸俱渡恆河之水,兔不至底,浮水而過,馬或至底或不至底,而香象則盡底。恆河水喻十二因緣,聲聞渡時猶如彼兔,緣覺渡時猶如彼馬,如來渡時猶如香象。故徹底即指能拔一切煩惱習氣根源。〔傳光錄卷上摩拏羅尊者、大鑑禪師小清規、普照國師法語卷上〕 p6005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行茶

指禪林中,眾僧坐於既定座位(行茶位)喝茶的儀式。《敕修百丈清規》卷四〈頭首就僧堂點茶〉條云(大正48‧1136b)︰「齋畢就坐,點茶頭首入堂炷香行茶。」同書卷七〈結制禮儀〉條亦云(大正48‧1153b)︰「大眾就坐,侍者歸中問訊揖坐,進中鑪上下間至外堂燒香,香合安元處,退身當中問訊。上下間外堂問訊了,歸中立,鳴鐘二下,行茶遍瓶出。復如前問訊中立,鳴鐘一下,收盞。」

〔參考資料〕 《禪苑清規》卷六;《大鑑禪師小清規》〈四節日巡堂禮〉條。


問訊

敬禮法之一。即向尊宿長者等合掌曲躬而請問其安否。《中阿含》卷六〈教化病經〉云(大正1‧458c)︰「長者給孤獨稽首佛足,問訊世尊,聖體康強,安快無病,起居輕便,氣力如常耶﹖」《法華經》卷五〈從地涌出品〉云(大正9‧40a)︰「是四菩薩於其眾中最為上首,唱導之師,在大眾前各共合掌,觀釋迦牟尼佛而問訊言︰世尊!少病少惱安樂行不﹖所應度者受教易不﹖不令世尊生疲勞耶﹖」

《大智度論》卷十謂問訊是世間法,世人問訊故佛亦問訊。且謂有二種問訊法,即(1)問訊身,如言少惱少病興居輕利及有力氣;(2)心問訊,如言安樂否。

在後世中國佛教界,問訊之時,口中僅稱「不審」二字而略去「少病少惱」等語。《大宋僧史略》卷上〈禮儀沿革〉條云(大正54‧239a)︰「又如比丘相見,曲躬合掌,口云不審者何﹖此三業歸仰也,謂之問訊。其或卑問尊,則不審少病少惱、起居輕利不﹖(中略)後人省其辭,止云不審也。大如歇後語乎。」然至近世,則僅以合掌低頭為問訊,連「不審」二字亦告省略。

在禪林中,亦有行問訊禮者。但依時宜而有各種不同的稱呼,如大眾同時問訊或普向大眾問訊,稱為普同問訊、普同訊,此如合掌劃橫豎十字,因此亦稱十問訊。合掌稍低頭者,稱為略問訊、小問訊。進至法堂正座前問訊請法,稱為座前問訊。到法堂須彌座下問訊,稱為座下問訊。於出班燒香時借住持香問訊,稱為借香問訊。於燒香終了後向住持問訊,稱為謝香問訊。請立僧趺坐而問訊,稱為趺坐問訊或請趺坐問訊。於小座湯行禮時,行揖坐、揖香、揖湯三次問訊,稱為三巡問訊。於僧堂向聖僧前、上下間及外堂等四板頭燒香問訊,稱為四處問訊。就僧堂內七處之爐以燒香問訊,稱為七處問訊。

〔參考資料〕 《出三藏記集》卷十三〈康僧會傳〉;《景德傳燈錄》卷十一;《釋氏要覽》卷中;《敕修百丈清規》卷一〈祝釐章〉聖節、卷四〈兩序章〉兩序進退;《大鑑禪師小清規》〈兩班出班拈香之法〉。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