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增上果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五果之一。依增上緣而生者。如眼識之於眼根,眼識為增上果也。


[佛光大辭典]

梵語 adhipati-phala。係五果之一。即依「能作因」的增上力所生之果。由於係許多「因」法活動之結果,故亦稱共果。於諸種情況下,增上果為所緣緣、等無間緣及增上緣之果,以此三緣皆屬於能作因之故。如依增上緣之眼根得生眼識,此眼識即屬增上果。又所謂能作因,指對結果無直接關係的其餘諸因之總稱。俱舍論卷六(大二九‧三五上):「即由無障得增上名,或能作因亦有勝力,如十處界於五識身,諸有情業於器世界,耳等對於眼識生等,亦有展轉增上生力,聞已便生欣見欲故。」

據上記俱舍論所說,能作因唯住於無障,若給予勝力,所得之果即為增上果。又能作因與增上果其體之寬狹有異。以能作因住於無障,得廣攝有為、無為一切法,故其體寬。增上果屬因果法,僅含攝有為法,故其體狹。大毘婆沙論卷二十一(大二七‧一○七中):「能作因多,增上果少,以能作因攝一切有為、無為法,增上果唯攝有為法故。」〔瑜伽師地論卷五、雜阿毘曇心論卷三、入阿毘達磨論卷下、成唯識論卷八〕 p5965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增上果(梵adhipati-phala,藏bdag-poḥi ḥbras-bu)

五果之一。資助主因之助因為增上緣,依增上緣所得之結果,即為增上果。此外,又指能作因所得之果,即依助業之增上力所生的結果,亦即藉業之餘勢而顯現之果,如相對於眼根,眼識是其增上果。《俱舍論》卷六謂能作因唯無障住,若與勝力,所得之果即稱增上果,其文云(大正29‧35a)︰「增上之果名增上果,唯無障住,有何增上,即由無障得增上名。或能作因亦有勝力,如十處界於五識身,諸有情業於器世界,耳等對於眼識生等,亦有展轉增上生力,聞已便生欣見欲故。」

按,能作因與增上果有寬狹之別,依《大毗婆沙論》卷二十一之意,能作因指住於無障者,故廣攝有為無為一切法,其體較寬;增上果則約於因果故,除去非因果之無為法,唯攝有為法,其體較狹。

又,有關增上果與士用果之別,《俱舍論》卷六認為,士用果唯對作者而立名,增上果則廣對作者及非作者,故其義亦有寬狹之別。此外,《成唯識論》卷八謂十五依處中,習氣依處得異熟果,士用依處得士用果,真實見依處得離繫果,隨順依處得等流果。相對的,語依處、領受依處,乃至障礙不障礙等其餘十一依處則得增上果。又此果係十因中之隨說、觀待、生起、定異、同事、相違、不相違等七因及攝受因之少分所得。

〔參考資料〕 《五事毗婆沙論》卷下;《雜阿毗曇心論》卷三;《入阿毗達磨論》卷下;《順正理論》卷十八;《瑜伽師地論》卷五;《顯揚聖教論》卷十八;《阿毗達磨雜集論》卷十五。


[法相辭典(朱芾煌)]

瑜伽九卷一頁云:與增上果者:謂由親近修習多修習諸不善業增上力故;所感外分,光澤[甚+少]少,果不充實,果多朽敗,果多變改,果多零落,果不甘美,果不恆常,果不充足,果不便宜,空無果實。當知善業,與此相違。

二解 如五果中說。

三解 成唯識論八卷四頁云:五者、增上。謂五果中,除前四,餘所得果。

四解 俱舍論六卷二十一頁云:諸有為法,除前已生,是餘有為之增上果。

五解 入阿毗達磨論下十四頁云:能作因得增上果。此增上力,彼得生故。如眼根等,於眼識等,及田夫等,於稼穡等。由前增上,後法得生。增上之果,名增上果。


進行全文檢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