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律含註戒本疏行宗記
[南山律學辭典]亦名:含註戒本疏行宗記、戒本
疏行宗記、行宗記行宗記‧釋疏序:「心隨物轉,
[佛光大辭典]
曇無德戒本
梵名 Dharmaguptaka-bhiksu-prātimoksa-sūtra。全一卷。後秦佛陀耶舍譯。為小乘曇無德部所傳之比丘戒本。又作四分僧戒本、四分比丘戒本、四分戒本。收於大正藏第二十二冊。卷首載歸敬偈,其次為布薩說戒之儀例,再其次列舉五棄法乃至七滅諍法第二百五十戒條,卷末記載過去七佛之略戒及流通偈。
本書有多種異本及改訂本,據四分律含註戒本疏序、四分律含註戒本疏行宗記卷一上之一所載,本書之後,元魏慧光、北齊法願均各重出一本。另據四分比丘戒本疏卷上載,本書譯出之前,另有古戒本,佛陀耶舍即重校古戒本而成本書。
現存之戒本中,唐代懷素所集之四分律比丘戒本一卷,其戒條部分係由佛陀耶舍所譯廣律中抽出;道宣刪定之新刪定四分僧戒本一卷,係對校佛陀耶舍、慧光、法願三本,並附戒條之名稱。註釋書有定賓之四分比丘戒本疏二卷、道宣之含註戒本二卷、含註戒本疏八卷、元照之含註戒本疏科八卷、含註戒本疏行宗記二十一卷等。西元一八七一年,比爾(S. Beal)英譯本書,收於 Catena of Buddhist Scriptures fromthe Chinese 中刊行。〔出三藏記集卷二、歷代三寶紀卷八、開元釋教錄卷四〕 p6233
指於經藏中隨附說明戒律之法。如涅槃經中列舉八穢(八不淨)、七治(七羯磨)之戒。反之,律藏中說明定、慧之法,則稱為隨律經。四分律含註戒本疏行宗記卷一(卍續六二‧一六九上):「如涅槃中八穢、七治、十篇、五戒,如阿含中七滅、六報、犯聚等相,豈是俗行?故名斯文隨經之律。」 p6354
一卷。後秦‧佛陀耶舍譯。又稱《四分律僧戒本》、《四分律戒本》、《四分戒本》或《曇無德戒本》、《無德戒本》。收在《大正藏》第二十二冊。係曇無德部所傳的比丘戒本。內容主要在列舉《四分律》中的比丘具足戒之戒條。卷首載歸敬偈,其次隨布薩說戒之儀例,列舉五棄法乃至七滅諍法等二五○戒條。卷末則敘說過去七佛之略戒及流通偈。
古來本書有各種異本、改訂本傳世,根據〈四分律含註戒本疏序〉及《四分律含註戒本疏行宗記》卷一(上)之一所載,佛陀耶舍的戒本譯出後,元魏‧慧光隨義約文亦重出一本,北齊‧法願又誦律計文新出一本。《四分比丘戒本疏》卷上說,佛陀耶舍的戒本是重校古戒本。又就現存典籍來看,有唐‧懷素集的《四分律比丘戒本》一卷,及唐‧道宣刪定的《新刪定四分僧戒本》一卷。其中,懷素本的戒條部份抄錄自佛陀耶舍譯的《廣律》,而道宣本則是對校佛陀耶舍、慧光及法願三本,且在戒條下附列名稱。
本書主要註書有《四分律戒本疏》二卷(定賓)、《四分律含註戒本》三卷(道宣)、《四分律含註戒本疏》八卷(道宣)、《四分律含註戒本疏科》八卷(元照)、《四分律含註戒本疏行宗記》二十一卷(元照)、《四分律含註戒本疏發揮記》殘卷(允湛)、《釋四分戒本序》(道言)、《四分律戒本緣起事義》一卷(廣莫)、《四分戒本如釋》十二卷(弘贊)、《四分戒本約義》四卷(元賢)、《重治毗尼事義集要》十七卷(智旭)、《毗尼關要》十六卷(德基)、《毗尼關要事義》一卷(德基)、《毗尼珍敬錄》二卷(廣承)、《毗尼止持會集》十六卷(讀體)、《四分戒本疏贊宗記》二十卷(凝然)、《四分律行宗記警意鈔》十七卷(照遠)等。此外,西元1871年英國學者比爾(S. Beal)將佛陀耶舍本翻譯成英文,並收錄在自己的著作《Catena of Buddhist Scriptures from the Chinese》中而發行。
〔參考資料〕 《出三藏記集》卷二;《歷代三寶紀》卷八;《開元釋教錄》卷四;《律宗瓊鑑章》;《雲雨鈔》;《大日本續藏經目錄》;《大藏經南條目錄補正索引》。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