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四事行

[佛光大辭典]

謂有四種事能令菩薩修得陀羅尼(陀鄰尼)法。陀羅尼,即能總攝一切事物,而不令其忘失之念慧力。據阿難陀目佉尼呵離陀經載,即:(一)身常恭謹,菩薩當謹守身業,不令放逸,於殺、盜、淫等一切惡法,皆斷除不行;於不善之律儀,亦無觸犯。(二)言常至誠,菩薩欲修無上正真之道,當守護口業,誠實不虛;於妄言、綺語、惡口、兩舌等過失,悉皆遠離。(三)意常柔順,菩薩欲成就菩提,當防護意業,調和柔順,離諸種邪念;於貪欲、瞋恚、愚癡三毒,悉皆斷除。(四)善權方便,菩薩當應眾生之根機,權宜運用諸種方法以救護一切眾生,或生天上、或入地獄,皆不捨生死,隨類現形,但為利樂有情之眾生,而不為自求度脫。(參閱「陀羅尼」3607) p1701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光大辭典]
四通行

梵語 catasrah pratipadāh,巴利語 catasso patipadā。通達四諦之理而趣向涅槃之無漏聖道,以「所依之地」與「根機」之不同,而有四種之別,稱為四通行。又作四種通行、四正行、四事行跡。通行,為「道」之異名;以此四者能通達、趣向涅槃,故又稱四道。又以此四者能斷除煩惱,故又稱四斷。

於趣向涅槃之道中,若依止於無色、未至、中間等三種定,其「止」、「觀」不均,轉增艱苦,故稱苦通行。(一)於苦通行中,有隨信行、信勝解、時解脫等三種根機鈍劣之人,於所觀之境,通達遲緩,稱為苦遲通行(梵 dhuhkhā pratipad dhandhābhijñā ),又稱苦遲得。(二)於苦通行中,有隨法行、見至、不時解脫等三種根機優利之人,於所觀之境,通達速疾,稱為苦速通行(梵 duhkhā pratipat ksiprābhijñā ),又稱苦速得。

於趣向涅槃之道,若依止於四根本定,則「止」、「觀」均衡,任運容易,故稱樂通行。(一)於樂通行中,有隨信行、信勝解、時解脫等三種根機鈍劣之人,通達作證較為遲緩,稱為樂遲通行(梵 sukhā pratipad dhandhābhijñā),又稱樂遲得。(二)於樂通行中,有隨法行、見至、不時解脫等三種根機優利之人,通達作證較為速疾,稱為樂速通行(梵 sukhā pratipat ksiprābhijñā),又稱樂速得。上述四者合稱四通行。〔增一阿含經卷二十三、俱舍論卷二十五、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九、順正理論卷七十一〕 p1766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