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脫心
[法相辭典(朱芾煌)]如二十種心中說。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法相辭典(朱芾煌)]
二十種心
瑜伽二十八卷十七頁云:云何為心?謂有貪心、離貪心、有瞋心、離瞋心、有癡心、離癡心、略心、散心、下心、舉心、掉心、不掉心、寂靜心、不寂靜心、定心、不定心、善修心、不善修心、善解脫心、不善解脫心。如是總有二十種心。又云:又有貪心者:謂於可愛所緣境事,貪纏所纏。離貪心者:謂即遠離如是貪纏。有瞋心者:謂於可憎所緣境事,瞋纏所纏。離瞋心者:謂即遠離如是瞋纏。有癡心者:謂於可愚所緣境事,癡纏所纏。離癡心者:謂即遠離如是癡纏。如是六心,當知皆是行時所起三煩惱品,及此三品對治差別。略心者:謂由止行,於內所緣,繫縛其心。散心者:謂於外五妙欲,隨順流散。下心者:謂惛沈睡眠俱行。舉心者:謂於淨妙所緣,明了顯現。掉心者:謂太舉故,掉纏所掉。不掉心者:謂於舉時,及於略時,得平等捨。寂靜心者:謂從諸蓋,已得解脫。不寂靜心者:謂從諸蓋,未得解脫言。定心者:謂從諸蓋,得解脫已;復能證入根本靜慮。不定心者:謂未能入。善修心者:謂於此定,長時串習;得隨所欲,得無艱難,得無梗澀,速能證入。不善修心者;與此相違,應知其相。善解脫心者:謂從一切究竟解脫。不善解脫心者;謂不從一切,不究竟解脫。如是十四種心,當知皆是住時所起。依淨蓋地住時所起,有八種心。謂從略心、散心,乃至寂靜、不寂靜心。依淨煩惱地住時所起有六種心。謂定心不定心乃至善解脫不善解脫心。
二解:顯揚十八卷四頁云:復有二十種心。謂欲界繫心,有八種。一、生得善心,二、方便善心,三、不善心,四、有覆無記心,及無覆無記心,分為四種。謂異熟生心,威儀路心,工巧處心,變化心。色界繫有六心。除不善工巧處心。無色界繫有四心。謂除不善威儀路工巧處變化心。不繫心有二種。謂學心,無學心。
生差別有多種
瑜伽五十二卷六頁云:復次生差別有多種。謂剎那生,相續生,增長生,心差別生,不可愛生,可愛生,下劣生,處中生,勝妙生,有上生,無上生。此中諸行,剎那剎那,新新而起;名剎那生。若具諸結,或不具結,從彼彼有情聚沒,往彼彼有情聚,諸蘊續生;名相續生。若從嬰孩童子等位,乃至往趣衰老等位;名增長生。若緣彼彼境界,於彼彼晝夜,彼彼剎那,臘縛,牟呼栗多等位,數數遷謝,非一眾多種種心起;或樂相應,或苦相應,或不苦不樂相應;或有貪心,或離貪心;廣說乃至或善解脫心,或不善解脫心。如是名為心差別生。若那落迦傍生餓鬼苦趣中生;如是名為非可愛生。若於人天樂趣中生;名可愛生。若於下劣欲界中生;名下劣生。若於處中色界中生;名處中生。若於勝妙無色界生;名勝妙生。復有差別。謂最初入胎者;名下劣生。中二入胎者;名處中生。最後入胎者;名勝妙生。復有差別。謂染污法,及染污果生;名下劣生。若諸善法,及善果生;名勝妙生。除善不善果無記法,所餘無記法生;名處中生。若依墮界生說;始從欲界,乃至無所有處生;名有上生。非想非非想處生;名無上生。若依墮續生剎那相續生說;除阿羅漢等最後終位所有諸蘊,餘一切位所有行生;名有上生。若阿羅漢等最後終位所有行生;名無上生。
染汙相
瑜伽十一卷二十一頁云:云何染汙相?謂於有貪心,思惟有貪心相;乃至於不善解脫心,思惟不善解脫心相。云何不染汙相?謂與此相違,當知即是不染汙相。此中已出離,於斷不修方便者,觀有貪等。修方便者,觀略下等。有貪心者:謂貪相應心。或復隨逐彼品麤重。如是由纏及隨眠故;一切染汙心,如應當知。以能對治纏及隨眠故;成不染汙。
涅槃為後際
瑜伽九十七卷十頁云:又彼如是善解脫心、若諸明觸所生受等、若學所攝所有諸法、并所依身、於無餘依般涅槃界,任運自然,究竟寂滅。是故說彼皆以涅槃為其後際。
無顛倒善解脫心
瑜伽八十九卷十五頁云:已具獲得能對治彼諸聖道故;名無顛倒善解脫心。
善防護身語意業而住
瑜伽八十九卷十五頁云:若善防護身語意業而住者、有此差別。謂此依彼誓受遠離,不造新業。故業雖熟;暫觸異熟,尋能變吐。彼唯於此誓受遠離,不生喜足。於現法中,能起聖道;亦能證得彼果涅槃。彼於爾時,乃至有識身相續住,恒受先業所感諸受。於現法中,彼有識身、乃至壽量未滅盡位,常相續住。壽量若盡;捨有識身。於後命根、更不成就。由是因緣,識與一切諸受俱滅,後不相續。彼如影受、與其識樹、皆滅盡故;遍於一切,不可施設。彼於爾時,由二因緣,先所作業、於當來世,不能為染。一、由煩惱為其助伴令雜染者、無餘斷故。二、由依此諸行相續成熟雜染、無餘滅故。彼於爾時,諸有情所,善友意樂、相續轉故;名無怨心。於彼所緣,瞋恚斷故;名無恚心。於業異熟、深見過患增上緣力,誓遠離故;名無染心。已具獲得能對治彼諸聖道故;名無顛倒善解脫心。彼由如是,能具證得六種恒住。若有於彼多所住者;於現法中,雖有種種諸惡不善、業緣間雜;由此遠離,一向成善。由是因緣,當知此與先防護住、有其差別。
腰舟
瑜伽十七卷十九頁云:又彼天女、依諸有學、未得勝意、已離欲貪、未離上貪,而興請問。意、名腰舟。如經說慚軸意腰舟。於此腰舟猶未得者,說彼名為未得腰舟。此中何等名為腰舟?謂於諸結善解脫心。
學及學果攝一切法
瑜伽九十七卷九頁云:復次依修菩提分法增上,於善說法毘柰耶中,略由諸學,及諸學果,攝一切法。云何諸學?謂三種學。一、增上戒,二、增上心,三、增上慧。云何學果?謂有餘依,及無餘依二涅槃果。當知此中一切法者,謂善法欲,清淨出家;為證涅槃,先受持戒。由是漸次,乃至獲得究竟涅槃。是故宣說一切諸法,欲為根本。又依淨戒,引求正法,攝受多聞。由聞正法增上力故;能速集證增語明觸。是故說彼以為觸集。又彼皆為流趣明觸所生諸受,乃至有餘依般涅槃界為其後際,為求安樂而發起故,此樂一向無罪性故;是故說彼學所攝法,為受流趣,又彼為求所有明觸,及依明觸所生諸受,起聞思修所成作意;是故說彼為作意生。又於爾時,於四念住,由觀品念,以觀為依,與內心止,為其增上。是故說彼念為增上。又念增上,起奢摩他,與後聖諦現觀妙智為上首轉。是故說彼定為上首。又於聖諦諸現觀中,慧為最勝。謂能無餘永盡諸漏。是故說彼慧為最勝。又由一切漏永盡故;獲得究竟明觸生受俱行解脫。即此解脫,非由一切學所攝法,數數隨得;唯由頓得。由此解脫,一切樂中,為最第一無罪性故;是故說彼即用解脫以為堅固。又彼如是善解脫心,若諸明觸所生受等,若學所攝所有諸法,并所依身,於無餘依般涅槃界,任運自然,究竟寂滅。是故說彼皆以涅槃為其後際。應知此中欲為增上,受持淨戒;名增上戒學。依止觸受增上心慧任持方便所有作意,若念、若定、并其加行,名增上心學。慧為最勝,名增上慧學。如是應知名為三學。及彼依持解脫堅固,是有餘依般涅槃界第一學果。涅槃後際,是無餘依般涅槃界第二學果。如是略說學及學果,攝一切法。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