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遠離梵行
[法相辭典(朱芾煌)]如三種梵行中說。
意譯淨行。即道俗二眾所修的離欲清淨行。《增一阿含經》卷三十(大正2‧714c)︰「若有人戒律具足而無所犯,此名清淨修得梵行。」《大智度論》卷二十(大正25‧211b)︰「斷淫欲天皆名為梵,說梵皆攝色界,以是故斷淫欲法名為梵行,離欲亦名梵。」蓋欲界天雖不離欲,但梵世(即色界諸天)皆斷淫欲,故斷淫欲、受持諸戒令無所犯者,稱為梵行。反之即稱非梵行。
印度婆羅門自古即有四住期之制。其中第一期名為梵行期(brahma-carin);在此期間須遵守不淫之戒,學習吠陀、祭儀。佛教沿用此制,稱受持不淫等諸戒律者為梵行。又,《長阿含經》卷九〈十上經〉謂,具足禪、於八解脫中逆順遊行者,名為梵行具足;《大方等大集經》卷七〈不眴菩薩品〉、《大寶積經》卷八十六〈大神變會〉等處,以八正道為梵行;《大般涅槃經》卷十五〈梵行品〉以慈悲喜捨等四無量心為梵行,名住知法等七善法為梵行具足。凡此,皆為廣義之梵行。
此外,《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將梵行分為受遠離梵行、暫時斷梵行、畢竟斷梵行;《大智度論》卷八稱十善業道為梵行。《大般涅槃經》列梵行為五行之一,謂梵行係以清淨慈悲心為眾生拔苦與樂之謂。
瑜伽二十九卷十九頁云:梵行復有三種。一、受遠離梵行。二、暫時斷梵行。三、畢竟斷梵行。受遠離梵行者:謂能受學遠離一切行非梵行習婬欲法。暫時斷梵行者:謂諸異生,由世間道,離欲界欲。畢竟斷梵行者:謂諸聖者,得不還果,復得最上阿羅漢果。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