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禪支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十一切處
(名數)總合一切萬有為一對象而觀之,其方法有十種:如地、水、火、風、青、黃、赤、白、空、識是也。若住於水想,則萬有自身皆成流動之觀。又曰十禪支,十徧處定。見法界次第十。詳出八背捨項中。巴Kasiṇāyatana。
(名數)新曰十徧處。觀青黃赤白地水火風空識之十法,使其一一周徧於一切處也。十中之前八者,如前之第三淨解脫,觀色之清淨,其所依之禪定亦如前,依第四禪定緣欲界之色也。後二者以空無邊處識無邊處定為所依,緣其他受想行識之四蘊也。修觀行者由解脫入於勝處,由勝處入於一切處,起於後後者勝於前前也。蓋修解脫,但於所緣,總取淨相,未能分別青黃赤白,後之四勝處,雖能分別青黃赤白,而未能作無邊之行相,又前之四一切處,青黃赤白一一觀為無邊,而思此青等以何者為其所依?知依於大種,故地水火風一一觀為無邊。復思此所覺之色,何所依而廣大?知由於虛空,故次觀虛空無邊。又思此能覺之識,以何者為所依?知依於識,故次觀識無邊。此所依之識別無所依,故更無第九之徧處。見智度論二十一,俱舍論二十九,同頌疏二十九,法界次第中之下。
(儀式)言簡略之佛事也。語不多,立地而成之謂也。虎關之十禪支錄序曰:「予考訂古今禪冊,備十門:一曰開堂;二曰上堂;三曰小參,附陞座;四曰拾提,五曰普說,六曰法語,七曰對機,八曰立地,九曰偈贊,十曰秉拂。」
(一)謂立於地。祖堂集卷五雲巖曇晟章:「洞山來,不審立地,師曰:『那邊還有這個摩?』」
(二)立刻、馬上之意。通常所謂立地成佛者,乃立刻、頓時成佛之意。祖堂集卷十三山谷行崇章:「只如今立地便驗取識取,有什摩罪過?」
(三)指簡略之佛事。即教中行事,如開光、安座、拈香、入牌等,所需之時間極短,立地而成,故稱立地。虎關之十禪支錄序載,考訂古今禪冊,詳備十門,即:開堂、上堂、小參附陞座、拾提、普說、法語、對機、立地、偈贊、秉拂。〔禪林象器箋垂說門〕 p2148
(1278~1346)日本臨濟宗僧。京都人,俗姓藤原。法名師鍊。幼時穎悟而好讀書,時人稱文殊童子。十歲,在比叡山出家,並受具足戒。其後,歷參南禪寺之規菴祖圓、圓覺寺之桃溪德悟、建仁寺之無隱圓範,及鎌倉之一山一寧、建長寺之約翁德儉等諸師,並繼承祖圓之法,不僅研究宗乘,亦通內外之學。
正和二年(1313)住於嵯峨,正和三年、文保元年(1317),相繼為白河濟北庵與伊勢本覺庵之開山祖。嘉曆元年(1326),初於三聖寺弘法,後移住東福寺、南禪寺等地。正平元年示寂於海藏院,世壽六十九。
師擅長詩文,文才直追唐宋八大家。著有元亨釋書三十卷,濟北集二十卷、佛語心論十八卷、虎關十禪支和尚錄三卷、禪餘或問二卷、禪戒規一卷等。世稱海藏和尚,敕號虎關國師、本覺國師。門人有性海靈見、龍泉令淬、日田利涉、回塘重淵等。〔海藏和尚記年錄、延寶傳燈錄卷十一、本朝高僧傳卷二十七〕 p3513
觀心之行法。即觀心修行,鑒照自心以明了本性。或指觀法之行相。梵網經卷下(大二四‧一○○八下):「若不解大乘經律,若輕、若重,是非之相,不解第一義諦:習種性、長養性、不可壞性、道種性、正性,其中多少觀行,出入十禪支,一切行法,一一不得此法中意。」此外,天台圓教之行位「六即位」中之第三位即是「觀行即」。 p6957
觀心之行法。即觀心修行,鑒照自心以明了本性。或指觀法之行相。梵網經卷下(大二四‧一○○八下):「若不解大乘經律,若輕、若重,是非之相,不解第一義諦:習種性、長養性、不可壞性、道種性、正性,其中多少觀行,出入十禪支,一切行法,一一不得此法中意。」此外,天台圓教之行位「六即位」中之第三位即是「觀行即」。 p6957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