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十六大藥叉將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名數)一達哩底囉瑟吒大將。二禁毘嚕大將。三日嚕大將。四迦尾嚕大將。五彌吒大將。六哆怒毘大將。七阿嚕大將。八娑嚕大將。九印捺嚕大將。十波夷嚕大將。十一摩尾嚕大將。十二嬌尾嚕大將。十三真特嚕大將。十四吒徒嚕大將。十五尾迦嚕大將。十六俱吠嚕大將。如是十六大將各有七千眷屬。見陀羅尼集經三。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一切經音義(慧琳音義)]
阿吒嚩迦

吒音摘家反嚩音無可反迦音薑佉反梵語也壙野鬼神大將名也或名遏吒薄俱語聲轉皆一也俗名元帥大將非也十六大藥叉將之一將也


[佛光大辭典]
十六善神

指守護般若經及其持誦者之十六尊夜叉善神。又作十六神王、十六夜叉神、十六大藥叉將、般若十六善神、般若守護十六善神。據陀羅尼集經卷三所載之十六善神,即:(一)提頭賴吒神王,(二)禁尾嚕神王,(三)跋折嚕神王,(四)迦毘嚕神王,(五)咩[門@視]嚕神王,(六)鈍徒毘神王,(七)阿儞嚕神王,(八)娑儞嚕神王,(九)印陀嚕神王,(十)婆姨嚕神王,(十一)摩休嚕神王,(十二)鳩毘嚕神王,(十三)真陀嚕神王,(十四)跋吒徒嚕神王,(十五)尾迦嚕神王,(十六)俱鞞嚕神王。唐朝金剛智繪有十六善神圖(後被日僧空海攜回日本),呈神王形,以釋迦佛為中心,左右有文殊、普賢、法涌與阿難、玄奘與深沙大將等並列,兩側則分列十六善神,但此圖所示之神名與上述所舉略有不同。此外,或謂十六善神為藥師十二神將與四天王。依據別尊雜記所出之十六善神像,列圖如下: p390                                         


夜叉

梵語 yaksa,巴利語 yakkha。八部眾之一。通常與「羅剎」(梵 rāksasa)並稱。又作藥叉、悅叉、閱叉、野叉。意譯輕捷、勇健、能噉、貴人、威德、祠祭鬼、捷疾鬼。女性夜叉,稱為夜叉女(梵 yaksinī,巴 yakkhinī)。指住於地上或空中,以威勢惱害人,或守護正法之鬼類。據長阿含卷十二大會經、大毘婆沙論卷一三三、順正理論卷三十一等載,夜叉受毘沙門天王統領,守護忉利天等諸天,得受種種歡樂,並具有威勢。

有關夜叉之種類,大智度論卷十二舉出三種夜叉,即:(一)地行夜叉,常得種種歡樂、音樂、飲食等。(二)虛空夜叉,具有大力,行走如風。(三)宮殿飛行夜叉,有種種娛樂及便身之物。注維摩詰經亦舉出三種夜叉,即:(一)地夜叉,因過去世僅行財施,故不能飛行。(二)虛空夜叉。(三)天夜叉,因過去世布施車馬而能飛行。

另據大方等大集經卷五十二毘沙門天王品載,毘沙門天王有無病、吉祥等十六夜叉大臣大力軍將,及因陀羅、蘇摩、婆樓那、伊奢那、阿吒薄拘等五十夜叉軍將。據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一序品載,毘沙門天王為上首,庵婆、持庵、蓮花光藏、蓮花目、顰眉、現大怖、動地、吞食等三萬六千藥叉眾來會。據大日經疏卷五載,胎藏界曼荼羅外金剛部中,於北門置毘沙門天,其左右繪有摩尼跋陀羅、布嚕那跋陀羅、半只迦、沙多祈哩、醯摩嚩多、毘灑迦、阿吒嚩迦、半遮羅等夜叉八大將。

經典中常述及身為正法守護神之夜叉。如藥師如來本願經載,宮毘羅、跋折羅等十二夜叉大將,誓言護衛藥師如來本願經之受持者。據陀羅尼集經卷三載,達哩底囉瑟吒等十六大藥叉將(即般若十六善神),願護衛念誦「般若波羅蜜」者。據大毘婆沙論卷一八○載,兩國交戰時,由護國藥叉先行比鬥。據孔雀王咒經卷上載,鉤鉤孫陀等一九七名夜叉住於諸國,降伏怨敵。然經典中亦述及為害眾生之各類夜叉。據大吉義神咒經卷三載,諸夜叉、羅剎鬼等,常作獅、象、虎、鹿、馬、牛、驢、駝、羊等形象,或頭大而身小,或赤腹而一頭兩面、三面等,手持刀、劍、戟等,相狀可怖,令人生畏,能使見者錯亂迷醉,進而飲啜其精氣。南本涅槃經卷十五、觀佛三昧海經卷二等亦載有該類夜叉之可怖形狀,彼等即為奪人精氣、噉人血肉之獰惡鬼類。

夜叉之梵語 yaksa,語根為 yaks,有尊敬、祭祀、躁動等意,指半人半神之群類。故注維摩詰經卷一,將夜叉譯作貴人;慧琳音義卷二十三,稱夜叉為祠祭鬼,謂印度民間常祭祀夜叉以求福。於印度神話中,夜叉則為一種半神之小神靈。有謂其父為補羅娑底耶,或迦葉波,或補羅訶(梵 Pulaha),或謂係由梵天腳中生出者;其母係財神俱毘羅之隨從,或為毘溼奴之隨從。於密教中,據大日經疏卷一載,密迹力士為夜叉王,稱為金剛手,或執金剛。〔長阿含經卷二十、大方等大集經卷五十、起世經卷六「四天王品」、立世阿毘曇論卷一、卷四、大唐西域記卷三迦溼彌羅國條〕(參閱「多聞天」2331) p3130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夜叉

八部眾之一。又作藥叉、悅叉、閱叉、野叉。意譯捷疾、輕捷、勇健、能噉、傷者、苦活、祠祭、貴人、祠祭鬼或威德。即止住地上或空中,以威勢惱害人類或守護正法之鬼類。據《長阿含經》卷十二〈大會經〉、《大毗婆沙論》卷一三三及《順正理論》卷三十一等書所載,夜叉為北方毗沙門天之眷屬,守護忉利天等諸天,同受諸天種種富樂,並具威勢。

有關夜叉之種類,《大智度論》卷十二謂有地行、虛空及宮殿飛行等三種。地行夜叉,常得種種歡樂、音樂、飲食等;虛空夜叉,具有大力,所至如風;宮殿夜叉,有種種娛樂及便身之物。《注維摩詰經》卷一則舉羅什之說,謂夜叉有地行夜叉、虛空夜叉、天夜叉等三種。其中,地夜叉昔在因地但行財施,故不能飛行,而天夜叉則以布施車馬之因,故能飛行。

夜叉有惱害人之夜叉及守護正法之夜叉二種。有關惱害人之夜叉,《大吉義神咒經》卷三云(大正21‧575b)︰
「諸夜叉、羅剎鬼等作種種形,師子、象、虎、鹿、馬、牛、驢、駝、羊等形,或作大頭其身瘦小,或青赤形,或時腹赤,一頭兩面,或有三面,或時四面,麁毛竪髮,如師子毛,或復二頭,或復剪頭,或時一目鋸齒長出,麁脣下垂,或復嵃鼻,或復耽耳,或復促項,以此異形,為世作畏。或持矛戟並三岐戈,或時捉劍,或捉鐵椎,或捉刀杖,揚聲大叫,甚可怖懼(中略),能令見者生大驚懼,普皆怖畏,又復能使見者,錯亂迷醉失守,猖狂放逸,飲人精氣。」

至於守護正法之夜叉,《藥師如來本願經》揭舉宮毗羅、跋折羅等十二神將,誓願衛護《藥師經》之受持者;《陀羅尼集經》卷三舉達哩底囉瑟吒等十六大藥叉將(即十六善神),誓願擁護念般若波羅蜜之名者。此外,胎藏界外金剛部院南方有夜叉持明眾,《祕藏記》謂此夜叉赤肉色,右手持利劍,左手握拳,為毗盧勒叉(即增長天)之眷屬。

◎附︰〈八大藥叉〉(摘譯自《密教大辭典》等)

(一)指常住雪山,擁護行者的八大將︰依《出生無邊門經》載,八大藥叉為︰(1)戍囉(Cūra),(2)涅哩荼(Dṛiḍha),(3)鉢囉部(Prabhu),(4)那羅延末羅(Nārayana-bala),(5)左哩怛囉末底(Caritra-mati),(6)訥達沙(Durdharṣa),(7)迦拏囉(Kaḍara),(8)蘇摩呼(Subahu)。又,此經有諸多異譯,其中或將第二稱為照明十方,第三稱為多所饒益神,第四稱為龍王大力,第五稱為實行或法用,第六稱為曲齒或長牙鋒出。

(二)毗沙門天的眷屬︰又稱八大藥叉將、夜叉八大將、八大天王、毗沙門八兄弟或八大夜叉,為八部眾之第三類。即(1)摩尼跋陀羅(Maṇibhadra),(2)布嚕那跋陀羅(Pūr-ṇabhadra),(3)半只迦(Pāñcika,舊譯為散脂),(4)娑多祁哩(Sātāgiri),(5)醯摩縛多(Hemavata),居雪山。(6)毗灑迦(Viṣaka),(7)阿吒縛迦(Āṭavaka)即太元明王,亦稱曠野神、曠野夜叉。(8)半遮羅(Pācāla)即教令使。

〔參考資料〕 《大方等大集經》卷五十、卷五十六;《金光明最勝王經》卷六;《立世阿毗曇論》卷一、卷四;《玄應音義》卷十八、卷二十一;《慧琳音義》卷二十七。


曠野神

十六藥叉神之一,也是中國古代佛寺設鬼廟供奉,每日施食的對象。音譯阿吒嚩迦、阿吒薄俱、阿吒婆拘、遏吒薄俱、遏吒薄。意譯林人或林住。又稱曠野鬼神、曠野鬼、曠野夜叉、曠野鬼神大將。《起世經》卷六〈四天王品〉云(大正1‧341a)︰「毗沙門王有五夜叉,恒常隨逐,侍衛左右,為防護故。何者為五﹖一名五丈,二名曠野,三名金山,四名長身,五名針毛。」《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九云(大正16‧446a)︰「寶王藥叉王,及以滿賢王、曠野金毗羅、賓度羅黃色,此等藥叉王,各五百眷屬,見聽此經者,皆來共擁護。」《阿吒薄俱元帥大將上佛陀羅尼經修行儀軌》卷中則列之為十六藥叉大將之一。

又,《慧琳音義》卷十二云(大正54‧379c)︰「阿吒嚩迦(中略),壙野鬼神大將名也,或名遏吒薄俱,語聲轉皆一也。俗名元帥大將,非也,十六大藥叉將之一將也。」但密教名之為大元帥明王,係諸鬼神之王,能攘諸障難,為守護國土之神。

關於其形像,《觀佛三昧海經》卷二云(大正15‧651b)︰
「曠野鬼神大將軍等,一頸六頭,胸有六面,膝頭兩面,舉體生毛,狀如箭鏃,奮身射人,張眼焰赤,血出流下,與諸兇類疾走而到。」

又,南本《涅槃經》卷十五記載,佛在世時,此鬼神住曠野聚落,多食眾生血肉。後雖受佛陀之教化,仍仰仗血肉存活,故佛制戒︰隨有修行佛法之處,悉當施彼飲食。古來修施食法中,有施與曠野神者,即因此之故。

又,有關曠野聚落之地點,《高僧法顯傳》云(大正51‧864a)︰「順恒水西下十由延,得一精舍,名曠野,佛所住處。」《大唐西域記》卷七〈戰主國〉條下記載,殑伽河之北,那羅延天祠之東三十餘里有窣堵波,乃佛陀教化降伏曠野鬼之處。

◎附︰南本《涅槃經》卷十五〈梵行品〉(摘錄)

善男子!如我一時遊彼曠野聚落叢樹,在其林下,有一鬼神即名曠野,純食肉血,多殺眾生,復於其聚日食一人。善男子!我於爾時為彼鬼神廣說法要。(中略)我即化身為大力鬼,動其宮殿令不安所。(中略)我即還復如來之身,復更為說種種法要,令彼鬼神受不殺戒。(中略)爾時彼鬼即白我言︰世尊!我及眷屬唯仰血肉以自存活,今以戒故當云何活﹖我即答言︰從今當勒聲聞弟子,隨有修行佛法之處,悉當令其施汝飲食。善男子!以是因緣為諸比丘制如是戒,汝等從今常當施彼曠野鬼食。

〔參考資料〕 《起世因本經》卷六;《大寶積經》卷三十二;《施諸餓鬼飲食及水法》;《阿吒婆拘鬼神大將上佛陀羅尼神咒經》;《法苑珠林》卷六;《四分律行事鈔》卷下之三;《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下三。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