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北禪寺

[佛光大辭典]

位於江蘇吳縣。又稱北禪院。相傳三國時孫權之母於赤烏年中(238~251)捨自宅建立此寺,原名通玄寺。於陳隋盛唐之世,昌大無匹。玄宗開元年間(713~741)改稱開元寺。五代吳越於同光三年(925)又改稱報恩寺。宋則易名萬壽報恩光孝寺,明永樂年間(1403~1424),改稱今名,別稱北寺。明清以來,為大禪林,巨匠輩出,領袖東南。此外,梁天監年中,正慧禪師於其中築佛舍利塔,塔高百尺,可瞰江湖闔巷之狀。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胡騎渡江,以為寺塔不利己,俱焚之。事定重修,止復九成。今雖存,然已非舊日景觀。〔蘇州府志卷三十九、大明一統志卷八、大清一統志卷五十五〕 p1588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光大辭典]
呆菴莊禪師語錄

凡八卷。明代敬中普莊撰,慧啟等編。刊於崇禎三年(1630)。又稱敬中和尚語錄。收於卍續藏第一二三冊。敬中普莊為臨濟宗了堂惟一之法嗣,曾住持撫州(江西臨川)北禪寺、江西南康雲居真如禪寺、杭州(浙江杭縣)徑山萬壽禪寺,弘揚禪法,接化學人。本書內容乃普莊住持上記三剎之語錄,包括上堂、小參、拈古、頌古、偈、詩、讚、塔銘等。 p2819


普莊

(1347~1403)明初臨濟宗楊岐派禪僧。台州(淅江)仙居人,俗姓袁。號呆菴。又稱敬中。於天童山出家,後參謁天寧寺了堂惟一,為其法嗣。洪武十二年(1379),住於江西北禪寺,次移居江西雲居山真如寺。二十六年春,奉詔入內庭說法;秋,於廬山修法,帝賜衣一襲;冬,敕住徑山興萬聖壽寺。永樂元年示寂,世壽五十七,法臘四十五。有呆菴莊禪師語錄八卷行世。〔五燈會元續略卷六、南宋元明僧寶傳卷十三、增續傳燈錄卷六、續稽古略卷三〕p4994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大佑

明初天台僧。字啟宗,號蘧庵。姑蘇吳縣(江蘇省吳縣)人。十二歲出家,通內外經書,隨古庭善學華嚴,從九臯聲習《摩訶止觀》。後於弘教天泉澤會中擔任懺首一職。一日閱元‧蒙潤《天台四教儀集註》而有所省悟,乃漸通達天台教旨。後住持甫里白蓮寺,尊蒙潤為遠祖。

明‧洪武四年(1371),奉召入京,翌年參預蔣山的廣薦法會。十年移居姑蘇北禪寺,講《般若心經》、《金剛般若經》及《楞伽經》,隨喜者眾。接著又被請為嘉定圓通寺開山,為講寺之首。後歸西山,築室號真如,修念佛三昧。二十六年,拜僧錄司右善世,二十九年升左善世,考試天下僧徒,因功賜袈裟、衣衾、鞋履。三十二年,以年老為由,退居姑蘇。永樂三年(1405)奉詔入京,纂修佛典,總括般若要義,稿成後染微疾,五年(1407)正月二日入寂,享年七十四。著書有《淨土指歸集》二卷、《阿彌陀佛經略解》、《金剛經校勘》、《天台授受祖圖》、《撰法華撮要圖》、《淨土解行二圖》、《淨土真如禮文》、《華嚴燈科》、《淨土九蓮燈科》各一卷等。得法弟子有慧徹、德完。在《淨土指歸集》中,曾謂《六祖壇經》以理奪事,痛斥禪者之弊。

〔參考資料〕 《續佛祖統紀》卷下;《釋鑑稽古略續集》卷二;《金陵梵剎志》卷二;《吳都法乘》卷六;《中國淨土教理史》(《世界佛學名著譯叢》{51})。


北寺塔

江南第一木塔。位於江蘇蘇州巿北寺內。北寺,又稱北禪寺或北禪院,為蘇州最古老的佛剎。相傳創建於三國東吳‧赤烏年間(238~251),係孫權之母吳太夫人(一說乳母陳氏)捨宅成立的寺院。初名通玄寺,唐代改稱開元寺,後改為報恩寺。明‧永樂年間(1403~1424)始稱北禪院,又稱北寺。五代時,始於寺中建塔,高十一層;北宋時大修,塔改為九層,後因金人入侵而毀圮。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重建。此後,元、明、清歷代屢有增修。

北寺塔為磚木結構的樓閣式佛塔,高七十六公尺,八角九層,重簷複宇,翼角翬飛,巍然屹立,氣勢雄偉,為蘇州諸塔之冠。其東側有明代重建的觀音殿,由於該殿以楠木建造,故又稱楠木觀音殿;殿內有數十幅彩繪,畫工細膩,色彩調和,畫風獨樹一格。此外,北側有元末浮雕式的精緻石刻「張士誠記功碑」,南面正門有明代石柱木構牌樓與門廳,均為重要文物。

〔參考資料〕 《蘇州府志》卷三十九;《大明一統志》卷八;《大清一統志》卷五十五。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