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解四類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術語)今於四類之別解中,示地獄界與人界及佛界三種之相。先言地獄界之十如是,相如是者惡人顯後墮地獄之前相,凡夫雖不知,而佛菩薩之目,則能見之也。性如是者,專習惡之人其習狀如生成,改變為難也。體如是者:「摧折麤惡色心以為體質。」即墮於地獄為獄卒所責之荒惡身心體是也。私記二本云:「問:體者即指受報身。與報何異?答:陰身為體。苦樂為報。」力如是者:「地獄有登刀上劍之用。」即於地獄有上劍山上刃林裂破身體之力用也。作如是者:「搆造經營。」謂於身口意之三業造惡也。私記云:「作是造業與因何別?答:搆造為作,約外約色,習因為因,約內約心。」因如是者:「惡習因也。」謂於過去習惡也。緣如是者作惡之緣助也。果如是者,謂過去所習之惡事,受地獄之身亦能起也。報如是者:「銅柱鐵床之苦。」謂於地獄攀登銅柱。坐熱鐵床也。本末究竟等者,相如是,報如是,皆為空諦故謂為等。又惡之果報在本之性相中,本之性相,在惡之果報中則為假諦等,又地獄之理體與佛果無異,則皆為中道法界,是中道之等也。次明人界之十如,則相如是者:「相表清昇。」謂對於四惡趣之沈淪,格別清淨,有上昇之相也。性如是者:「性覺白法。」謂清白之善法,成為其性也。體如是者:「體是安樂身心。」謂與三途等苦報相違,安穩快樂之身心也。力如是者:「堪任善器。」謂堪於勤善之器也。作如是者:「造止行二善。」謂作止惡行善之二善也。因如是者:「因是白業。」謂成就清白之善因也。緣如是者:「作善我我所。」謂我思能作善也,此為白善之緣。果如是者:「任運修善心生。」謂依前來習善之習用,而自然生善心也,報如是者:「自然愛樂。」謂自然受人果之快樂也。本末究竟如前地獄界。次明佛界之十如,則「佛界十法者。皆約中道分別也。」言佛界之十如其體皆為中道也。此雖為一中道,而因義理相違,故分為十如。相如是者為緣因佛性,是外修萬行也。性如是者為了因佛性,是內生真智也。體如是者為正因佛性,是真如法界也。力如是者,謂初發菩提心,超二乘上為力。是發菩提心也。作如是者四弘誓願也。因如是者智慧莊嚴也。緣如是者福德莊嚴也。果如是者一念相應大覺朗然之無上正覺也。報如是者大般涅槃三德秘藏也。本末究竟等者三諦法界之體等也。
[佛光大辭典]
十如是
指探究諸法實相應把握之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等十種如是。又作十如。法華經卷一方便品(大九‧五下):「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所謂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體、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如是本末究竟等。」即謂一切諸法之本來相狀(實相)具足十種如是。智顗用以與十法界、三種世間等相配而構成「一念三千」之理論。然歷來諸家於十如是所解各有異說,智顗之師慧思主張上文應在「如」字斷句,而稱為十如,或稱十如實相、十如境。又此經文係歸納法華經中之「開會」要義,即開權顯實、廢權立實、會三歸一等思想,故稱略開三顯一、略法華等。對此,日本天台宗亦盛行有關之各種口傳。智顗以前諸師對此文之解釋,或單稱智慧之作用、或謂佛之十力作用、或解為敘說三乘法之內容。
對上述各種解釋,智顗皆不以為然,蓋此十如是含攝下列諸理:迷悟與依正二報,事(現象)與理(本體)一體無別,權(假之事物)與實(真實)融於一如。依法華文句卷三下,則自十法界、佛界、離合與位次等四方面加以解釋。據法華玄義卷二上載,於空假中三諦,此應有三種不同讀法,即:是相如(即空)、如是相(即假)、相如是(即中)。十如是之中,「相」意即相狀,指外在之形相;「性」意即不變,指內在之本性;「體」即以相、性為屬性之主體。「力」即體所具有之潛在能力;「作」乃顯現動作者;「因」指直接原因;「緣」為間接原因;「果」即由因、緣和合所生之結果;「報」指果報。以上之因緣果形成後世之報果。「本末究竟等」之中,「本」指開始之相,「末」指最末之報,「等」指平等;即以上之如是相乃至如是報,皆歸趣於同一實相而究竟平等,故說本末究竟等。〔摩訶止觀卷五上〕(參閱「三轉讀文」695、「別解四類十如是」2803、「通解十如是」4806) p427
又作總釋十如是。法華經卷一方便品舉出十項「如是」之語,稱為十如是,然經中並無進一步之解說,歷代諸師遂就此「十如是」廣作闡釋,較著名者有劉宋之法瑤、蕭齊之玄暢、梁代之法雲等。天台大師智顗綜合諸師之說,於所著摩訶止觀卷五詳述十如是之一般解說,稱為通解;智顗又創立新說,另從十法界、佛界、離合、位次等四方面,分別解釋十如是,稱為別解四類。
通解之十如是,即:(一)相如是,又作如是相,指外在可見之形相,如顯現之善惡行為。(二)性如是,又作如是性,指內在不可見之本性,諸法本性各不相同,無可改變,如木有火性,遇緣即發;此性亦指理性、佛性。(三)體如是,又作如是體,指眾生之質體,如五蘊、十二處皆以色、心為其體。(四)力如是,又作如是力,指諸法所具有之功能,如甎、泥可為砌牆之材料。(五)作如是,又作如是作,指身、口、意三業之作為。(六)因如是,又作如是因,指招致果報之業因(玄奘之後新譯作等流因),即前時所習染者成為後時之善惡業種。(七)緣如是,又作如是緣,「緣」指助因,如以五穀之種為因,雨露水土為其緣,所謂因緣和合,種子即藉雨露等助力而成長(新譯作異熟因)。(八)果如是,又作如是果,指從過去所習染之因得其相應之果(新譯作等流果)。此習因、習果相隔之時限有三:(1)二者相隔過去、現在二世,(2)二者相隔現在、未來二世,(3)於現在世中因果皆有。(九)報如是,又作如是報,指由善惡業因所招感之未來苦樂果報(新譯作異熟果)。此報因、報果間,必相隔一世以上。(十)本末究竟等如是,又作如是本末究竟等,即以上述各項「如是」中之「相」為本,「報」為末,本末皆由因緣和合所產生,故本末皆空,此空即為諸法平等之極致。又前九種如是皆屬於「事」,本末究竟等如是則為「理」。若以天台宗之空假中三諦闡釋之,則自空諦觀之,本末皆為真空;自假諦觀之,本末皆為妙假;自中諦觀之,本末皆為中道法界。是知此本末究竟平等之三諦即為「實相」,而前九種如是則為「諸法」;兩者合之,即天台宗以十如是闡釋諸法實相「性空真如」之要理。〔法華玄義卷二上、卷三上、法華文句卷三下、法華義疏卷四、授決集卷下、十如是義私記〕(參閱「十如是」427、「別解四類十如是」2803) p4806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