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修治定道

[法相辭典(朱芾煌)]

雜集論九卷十四頁云:修治定道者:謂四神足。如是淨除一切障已;復由欲勤心觀門,修三摩地;令成調順堪任性故。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光大辭典]

(一)梵語 mārga,巴利語 magga。音譯作末伽。即至目的地之通路,或指踏行之道(軌路)。據俱舍論卷二十五謂,道即通往涅槃(菩提)之路,為求涅槃果之所依。準此,道乃意謂達成佛教終極目的之修行法則。廣義而言,亦指趣向果之通路,例如大智度論卷八十四謂,有人天、聲聞、緣覺、菩薩等四種道,人、天以十善、布施為道,而求世間之福樂;二乘以三十七道品為道,而求涅槃;菩薩以三十七道品、六波羅蜜為道,而求佛果。此外,惑、業、苦,稱為三道;惑為業之通路(通入、能通),業為苦之通路,苦為惑之通路,三者如輪,循環不止(輪轉)。復次,所謂三惡道、五道、六道等,即是依善惡業通入天、人、地獄等果,而產生個別之果報(道別)、循環(輪轉)。然欲別於菩提之譯為道者,乃特稱菩提為果道,而稱此道為因道。

為至涅槃,須制伏煩惱,而在斷此之道中,有「有漏道」與「無漏道」兩種。(一)有漏道亦稱世間道、世俗道,係同於上記的人天之道。又在三界九地中,除有頂地外,為斷以下八地之修惑,在見道前之加行位(又作加行道)以有漏智實踐六行觀,即是屬此。據俱舍宗之說,如此依有漏道而斷除煩惱,是為有漏斷,故主張有漏道為斷道之一。然唯識宗主張,有漏道祇能制伏煩惱現行(顯勢位),並未能斷煩惱之種子(潛勢位),故稱之為伏道(能伏道)。(二)無漏道亦稱出世間道、聖道,係以未至、中間、四根本、下三無色之九地為所依,而依無漏智斷煩惱(無漏斷)之道;唯識宗稱之為斷道,亦稱為伏道。基於此,斷道意即「能斷除煩惱之道」,故又稱「對治道」或「能治道」。若以有漏道、無漏道配於見、修、無學等三道來說明,則見道與無學道必是無漏道;修道既為無漏道,亦為有漏道。

有關斷除煩惱,證得真理之過程,俱舍宗、唯識宗分為四種道(四道)加以說明:(一)加行道,又稱方便道,即為斷除煩惱的準備之實踐,然異於加行位稱為加行道之義。(二)無間道,又稱無礙道,即正斷煩惱之道,同於前言之斷道。此道之後(即無間)即可斷除煩惱;基於無間隔之義,稱作無間。(三)解脫道,即斷除煩惱,證得解脫真理之道。(四)勝進道,又稱勝道,即於解脫道,將進而斷除後品煩惱(此時勝進道成為將斷後品煩惱之加行道);或滿足於已斷之煩惱,不再斷後品煩惱;或觀察思惟已斷之法。

道之分類,除上舉之外,另有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九所載之十一種道:觀察事道、勤功用道、修治定道、現觀方便道、親近現觀道、現觀道、清淨出離道、依根差別道、淨修三學道、發諸功德道、遍攝諸道道。大智度論卷二十七舉出:「善道、惡道」、「世間道、出世間道」、「定道、慧道」、「學道、無學道」、「向道、果道」等二種道,「聲聞道、緣覺道、菩薩道」、「波羅蜜道、方便道、淨世界道」、「初發意道、行菩薩道、成就眾生道」等三種道,「天道、梵道、聖道、佛道」等四種道,六神通道、六波羅蜜道等六種道,七覺道、七想道等七種道,八正道、八背捨道等八種道,九次第道、九阿羅漢道等九種道,十無學道、十智道等十種道。

此外,教道、證道、難行道、易行道等皆為一般所熟知之用語。同時,得聖道或無上道(佛之覺)者,稱為得道。禪宗亦以道為辨明之意,由之,並稱參禪、徹悟、開心眼為辨道或辦道。〔大智度論卷二十六、卷八十六、三無性論卷上、梁譯攝大乘論釋卷十二、卷十四、法華玄義釋籤卷九、大乘義章卷十八〕(參閱「」3171)

(二)菩提之異譯。 p5620


[法相辭典(朱芾煌)]
道差別有十一種

雜集論九卷十三頁云:復次道差別有十一種。謂觀察事道、勤功用道、修治定道、現觀方便道、親近現觀道、現觀道、清淨出離道、依根差別道、淨修三學道、發諸功德道、遍攝諸道道。當知此中由覺分等差別故;建立十一種道。如其次第。謂三十七菩提分法,四種正行,四種法跡,奢摩他,毗缽舍那,三無漏根。觀察事道者:謂四念住。由此最初以不淨等行、觀察一切身受心法事故。勤功用道者:謂四正斷。由遍觀察一切事已;為斷諸障,發勤精進故。修治定道者:謂四神足。如是淨除一切障已;復由欲勤心觀門、修三摩地,令成調順堪任性故。現觀方便道者:謂信等五根。如是修治三摩地已;為欲證得無漏聖道,勤修增上緣煖頂方便故。親近現觀道者:謂信等五力。如是已得增上緣者,為欲無間通達諦理;修習摧伏不信等障,忍第一法近方便故。現觀道者:謂七覺支。由此最初各別內證覺真理故。清淨出離道者:謂聖八支道。由從此後、為令修道所斷煩惱、永得清淨;修出離道故。由此道理,菩提分法、如是次第。依根差別道者:謂四正行。由依近分根本等地差別,及利鈍根差別故。苦正行者:依止未至及無色定,如其次第,止觀劣故。樂正行者:依止根本靜慮,雙道轉故。二遲通者:謂鈍根依苦樂。二速通者:謂利根依苦樂。淨修三學道者:謂四法跡。由此淨修增上戒等三學故。無貪、無恚、能淨修治增上戒學。終不於貪欲瞋恚門、毀犯所學處故。正念、能淨修治增上心學。由不忘所緣,持心令定故。正定、能淨修治增上慧學。由心得定、能證如實知故。發諸功德道者:謂奢摩他毗缽舍那。由此能成辦一切功德故。攝諸道道者:謂三無漏根。由此能攝初中究竟一切道故。未知欲知根、攝方便道及見道。已知根、攝修道。具知根、攝究竟道。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