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作意正行

[法相辭典(朱芾煌)]

辯中邊論下卷五頁云:如是已說最勝正行;作意正行,其相云何?頌曰:菩薩以三慧,恆思惟大乘;如所施設法,作意正行。論曰:若諸菩薩、以聞思修所成妙慧,數數作意,思惟大乘依佈施等如所施設契經等法。如是名為作意正行。此諸菩薩、以三妙慧,思惟大乘,有何功德?頌曰:此增長善界,入義、及事成。論曰:聞所成慧,思惟大乘,能令善根界得增長。思所成慧,思惟大乘,能正悟入所聞實義。修所成慧,思惟大乘,能令所求事業成滿。謂能趣入修治地故。作意正行,有何助伴?頌曰:此助伴應知,即十種法行。論曰:應知如是作意正行、由十法行之所攝受。何等名為十種法行?頌曰:謂書寫、供養、施他、聽、披讀、受持、正開演、諷誦、及思、修。論曰:於此大乘,有十法行。一、書寫,二、供養,三、施他,四、若他誦讀,專心諦聽,五、自披讀,六、受持,七、正為他開演文義,八、諷誦,九、思惟,十、修習。行十法行,獲幾所福?頌曰:行十法行者,獲福聚無量。論曰:修行如是十種法行,所獲福聚,其量無邊。何故但於大乘經等,說修法行,獲最大果;於聲聞乘,不如是說?頌曰:勝故,無盡故;由攝他不息。論曰:於此大乘,修諸法行;由二緣故,獲最大果。一、最勝故,二、無盡故。由能攝益他諸有情,是故大乘說為最勝。由雖證得無餘涅槃;利益他事而恆不息。是故大乘說為無盡。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光大辭典]
六種正行

(一)指菩薩之六種正行。大乘莊嚴經論卷十二以六波羅蜜為菩薩之正行,稱為布施正行、戒正行、忍正行、精進正行、禪定正行、般若正行。又辯中邊論卷下就十波羅蜜行之行相,分為最勝正行、作意正行、隨法正行、離二邊正行、差別正行、無差別正行等六項,稱為六種正行。(參閱「六波羅蜜」1273)

(二)指往生極樂淨土之六種正行。善導觀經疏散善義舉出讀誦、觀察、禮拜、稱名、讚歎供養等五種正行,日僧法然則將讚歎供養正行開立為讚歎正行、供養正行二種,而成六種正行。〔選擇本願念佛集〕 p1301


正行

梵語 samyak-pratipatti,巴利語 sammā-patipatti。指不邪曲之行。即以佛之教化為基準之正當行為,與「邪行」相對;或對雜行、助行而言正行。又由直接原因而成之行稱為正行,由間接原因而成之行稱為助行。

據八正道經載,不諦見、不諦念、不諦語、不諦治、不諦求、不諦行、不諦意、不諦定等,稱為道八邪行;反之,諦見、諦念,乃至諦意、諦定等,則稱為道八正行。據中阿含卷三十八鸚鵡經及大智度論卷四十八等載,與外道凡夫之邪行相對的八正道等即屬正行。

諸家列有數種正行說。如瑜伽師地論卷六十四舉出三種正行即:於佛寶應修供養承事正行、於法寶所應修瑜伽方便正行、於僧寶所應修共受財法正行。大乘莊嚴經論卷十二以六波羅蜜為正行,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正行。辯中邊論卷下就十波羅蜜行之「相」分別為六種正行,即:最勝、作意、隨法、離二邊、差別、無差別正行。中邊分別論卷下則就上述之作意正行分出十種正行,即:書寫、供養、施與他、若他讀誦一心聽聞、自讀、自如理取名句味及義、如道理及名句味顯說、正心聞誦、空處如理思量、已入意為不退失故修習。法華經玄贊卷八以法華經卷四法師品所謂之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供養等,稱為正行六種法師。

淨土宗大德善導之觀經疏散善義中,謂修習五種往生阿彌陀佛淨土之行業為五正行。即:(一)讀誦,讀誦淨土之聖典。(二)觀察,觀想阿彌陀佛之相好。(三)禮拜,禮拜阿彌陀佛。(四)稱名,稱念阿彌陀佛之名號。(五)讚歎供養,讚歎阿彌陀佛之功德。反之,若以阿彌陀佛以外諸佛菩薩為禮拜、觀想等之對象者,則稱雜行。五正行中「稱名」一項特別符合彌陀之本願,故稱正定業,其餘四項則稱助業、助行,二者因相對而作此稱。若在專修念佛(稱名)之外,兼修其他四行者,則稱助正兼行。又就往生淨土之「正因」,而言正行。此外,密教中,則於加行之後所修之行業稱正行。〔轉法輪經、般泥洹經卷下、大方等大集經卷三十、解深密經卷三、大智度論卷五十六、卷八十七、辯中邊論述記卷中、法苑珠林卷十七〕(參閱「正因正行」1985) p1986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正行

指正確而不邪曲之行為。如《八正道經》所載,不諦見、不諦念、不諦語、不諦治、不諦求、不諦行、不諦意、不諦定,是為道八邪行;反之,諦見、諦念,乃至諦定等,為道八正行。

《中阿含經》卷三十八〈鸚鵡經〉云(大正1‧667b)︰「若有在家及出家學道,行正行者必得善解,則知如法。是故摩納,若有在家及出家學道行正行者,我稱說彼。」又,《大智度論》卷四十八云(大正25‧403c)︰
「若內,若外,若內外破三種邪行,是故有三種正行。有人著內情多、著外情少,如人為身故能捨妻子親屬寶物。有人著外情多、著內情少,如人貪財喪身為欲沒命。有人著內外情多,是故說三種正行。」

此外,又有多種正行。如《瑜伽師地論》卷六十四列舉承事三寶之行,說於佛寶應修供養承事正行,於法寶所應修瑜伽方便正行,於僧寶所應修共受財法正行等三種。《大乘莊嚴經論》卷十二以六波羅蜜為正行,稱布施正行、戒忍正行、精進正行、禪定正行及般若正行。《辯中邊論》卷下就十波羅蜜多行分別其相,列最勝正行、作意正行、隨法正行、離二邊正行、差別正行及無差別正行六種。

《中邊分別論》卷下更將上述六種正行中的作意正行分為書寫、供養、施與他、若他讀誦一心聽聞、自讀、自如理取名句味及義、如道理及名句味顯說、正心聞誦、空處如理思量及已入意為不退失故修習,稱十種正行。

《法華經玄贊》卷八將(《法華經》卷四〈法師品〉所說)受持、讀、誦、解說、書寫、供養稱為正行六種法師。又善導的《觀經疏》〈正宗分散善義〉針對雜行,認為專依往生經讀誦、觀察、禮拜、稱名、讚歎供養等是五種正行。

此外,在密教修法過程中,預備階段的修持法,謂之「加行」。「加行」之後所進入的正式修法階段,謂之「正行」。

〔參考資料〕 《轉法輪經》;《般泥洹經》卷下;《大方等大集經》卷三十;《解深密經》卷三;《解深密經疏》卷六;《大智度論》卷五十六、卷七十五。


[法相辭典(朱芾煌)]
六種正行

辯中邊論下卷二頁云:此正行相,云何應知?頌曰:正行有六種。謂最勝、作意、隨法、離二邊、差別、無差別。論曰:即於十種波羅蜜多,隨修差別,有六正行。一、最勝正行。二、作意正行。三、隨法正行。四、離二邊正行。五、差別正行。六、無差別正行。如彼卷三頁至十五頁廣釋。


隨法正行

辯中邊論下卷六頁云:如是已說作意正行;隨法正行,其相云何?頌曰:隨法行二種。謂諸無散亂,無顛倒轉變。諸菩薩應知。論曰:隨法正行,略有二種。一、無散亂轉變;二、無顛倒轉變。菩薩於此,應正了知。如彼卷六頁至十頁廣釋。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