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五邪命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名數)比丘營不如法事而為生活,謂之邪命。有五種:一、詐現異相,於世俗之人詐現奇特之相,以求利養者。二、自說功能,說自己功德,以求利養者。三、占相吉凶,學占卜而說人之吉凶以求利養者。四、高聲現威,大言莊語而現威勢,以求利養者。五、說所得利以動人心,於彼得利,則於此稱說之,於此得利,則於彼稱說之,以求利養者。見智度論十九。


[佛光大辭典]

指比丘以五種邪法求取利養而活命。即:(一)詐現異相,謂諸比丘違反佛之正教,於世俗人前詐現奇特之相,令其心生敬仰。(二)自說功能,謂諸比丘以辯口利詞,抑人揚己,自逞功能,令所見者心生信敬。(三)占相吉凶,謂諸比丘攻學異術,卜命相形、講談吉凶。(四)高聲現威,謂諸比丘大語高聲,詐現威儀令人畏敬。(五)說所得利以動人心,所得利,指所受之供養。謂諸比丘於彼得利則稱說於此,於此得利則稱說於彼,令人動心。此五種皆是不正當之活命方法,為比丘者當深戒之。〔大智度論卷十九〕 p1100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五種邪命

(名數)見五邪命條。


五邪

(名數)見五邪命項。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經名)一卷,宋求那跋摩譯。與曇無讖譯之菩薩戒本經,玄奘譯之菩薩戒本,同本異譯。記菩薩戒之戒相者。五戒者為五邪命五放逸事等。非殺,盜等五戒。大乘律之攝。


八正道

(術語)總謂之八正道分。俱舍作八聖道支。聖者正也,其道離偏邪,故曰正道。又聖者之道,故謂之聖道(Āryamārga,巴Arīyamagga)。玄應音義三曰:「八由行,又作遊行,又作道行,或作直行,或言八直道,亦言八聖道,或言八正道,其義一也。」

一、正見Samyak-dti,巴Sammā-dihi(正者Samyak及Sammā也,以下略之),見苦集滅道四諦之理而明之也。以無漏之慧為體,是八正道之主體也。

二、正思惟(一sakalpa,巴一sakappa),既見四諦之理,尚思惟而使真智增長也。以無漏之心所為體。

三、正語(-vāc,巴-vācā),以真智修口業不作一切非理之語也。以無漏之戒為體。

四、正業(-karmānta,巴-kammanta),以真智除身之一切邪業住於清淨之身業也。以無漏之戒為體。

五、正命(-ājiva,巴同),清淨身口意之三業,順於正法而活命,離五種之邪活法(謂之五邪命)也。以無漏之戒為體。

六、正精進(-vyāyāma,巴-vāyāma),發用真智而強修涅槃之道也。以無漏之勤為體。

七、正念(-smti,巴-sati),以真智憶念正道而無邪念也。以無漏之念為體。

八、正定(-samādhi,巴同),以真智入於無漏清淨之禪定也。以無漏之定為體。

此八法盡離邪非,故謂之正。能到涅槃,故謂之道。總為無漏,不取有漏,是見道位之行法也。七覺支者,修道之行法也,經以七覺八正為次第者,是數之次第,非修之次第也。此中正見之一,是八正道中之主體,故為道,亦為道分道支,餘七者是道分道支而非道也。


八邪

(名數)反於八正道者。一邪見、二邪思惟、三邪語、四邪業、五邪命、六邪方便、七邪念、八邪定也。維摩經弟子品曰:「不捨八邪,入八解脫。」同淨影疏二本曰:「言八邪者,翻八正說八邪,邪見邪思邪語邪業乃至邪定。」普賢觀經曰:「八邪八難無不經歷。」


詐現異相

(術語)見五邪命條。


[佛光大辭典]
占相吉凶

指占卜命相,在佛教為五種邪命之一。佛陀禁止比丘學占卜而說人之吉凶以求利養。(參閱「五邪命」1100) p1601


優婆塞五戒威儀經

全一卷。劉宋求那跋摩譯。又稱菩薩優婆塞五戒威儀經、五戒威儀經。收於大正藏第二十四冊。與曇無讖譯之菩薩戒本經、玄奘譯之菩薩戒本為同本異譯。內容記述菩薩戒之戒相、持戒功德、懺悔法、自誓受法,及優婆塞所應具備之威儀等。如明示依優婆塞五戒生活者,須遠離身四惡、口五惡、五邪命、五事嚴飾與五事放逸等。所說攝於大乘律。〔開元釋教錄卷五〕 p6409


[南山律學辭典]
八正道

亦名:聖道、八正真

子題: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濟緣記‧釋疏序:「一﹑者正見四諦分明故。二﹑正思惟思惟發動覺知,令增長入涅槃故。三﹑正語除四邪命,攝口業 ,住正語中故。四﹑正業除身邪業,住清淨正身業故。五﹑正命除三業中五邪命,住清淨正命故。六﹑正精進勤精進修涅槃道故。七﹑正念念正道及助道法故。八﹑正定入諸 禪定故。此八通名正道,出世正業,簡邪行故;亦名聖道,四聖所修,簡凡位故。準下疏云:語、業、命三,是其道戒;念、定、方便,義約禪靜方便即是精進;正思及見,此為慧觀。」(業疏記卷一‧三‧五)


邪命

子題:五邪命、四邪命、方邪、仰邪、下邪、四維口食、身邪、口邪、下口食、仰口食、方口食、口食

行事鈔‧僧網大綱篇:「言五邪者:一﹑謂為求利養,改常威儀,詐現異相;二﹑謂說己功德;三﹑者高聲現威;四﹑者說己所得利養,激動令施;五﹑者為求利故,強占他吉凶。四邪者:一﹑方邪者,通使四方,為求衣食;二﹑仰邪者,謂上觀星象盈虛之相;三﹑者下邪,即耕田種殖種種下業;四﹑者四維口食,習小小咒術,以邀利活命。此智論解也。律中,非法說法,法說非法。」

資持記釋云:「釋邪命中,初引智論釋。前五,人所常行,實德未免;後四,治生活業,賤劣所為。辨相歷然,無勞曲解。剖文長說,未是精窮;省己離邪,方名善達。五中,初是身惡;餘皆口惡。四邪中,前三是身;後一即口。準論四皆名口者,並謂求口食故。盈虛謂日月虧盈,星辰纏度。四維者,喻不正也。次引律釋。即盜戒中,賊心取物、倒亂說法、妄悅求財,即是邪命,故此引之。」(事鈔記卷七‧一二‧二)

羯磨疏‧衣藥受淨篇:「依智論中,言五邪者:一﹑高聲現威,為利養故;二﹑者強占吉凶;三﹑者激發令施;四﹑者改常威儀;五﹑者習學咒術,皆為利故。言四邪者,謂方維上下也。」濟緣記釋云:「次科,五邪。初中,為利養故一句,該下四種。第四身邪,餘皆口邪。四邪中略提名而已。論云,淨目天女問舍利弗,乞士者有四種食:合藥種植田園,名下口食;仰觀星宿,仰口食今云上者,謂仰上故;四方巧語,名方口食;咒術卜算,名四維口言其不正。皆為求食供口,甘為賤事,故名口食。」(業疏記卷一八‧一○‧一七)


[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
五種邪命

一、詐現異相,博取信仰,如辟穀、得道、神通等事。二、自說功德學問。三、占相吉相。四、高聲現威,大言壯語。五、說所得供養之多,以動人心。此五種行為的目的都是為了取利活命,故名為五邪命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