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五百身因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術語)謂五百比丘各說自身所由生之原因也。依涅槃經三十五,五百比丘,對舍利弗各說身因,有比丘言我未獲得正解脫時,思惟無明即是身因,作是觀時,得阿羅漢果。某比丘言愛與無明為身因,得阿羅漢果。有比丘言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等為身因。次詣佛前,問其說正不正。佛答一一無非正說,且言欲界眾生,以父母為身因。又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西晉竺法護譯),前二十九品諸弟子各明其本爾之因緣,第三十品佛自說示過去之本因。


[佛光大辭典]

(一)五百位已得阿羅漢果之比丘各說自身所由生之原因。或觀無明即是身因,或觀愛與無明為身因,或說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飲食及五欲等是其身因。〔北本涅槃經卷三十五〕

(二)佛之五百弟子各明其本爾之因緣。〔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 p1080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南山律學辭典]
律藏輕重開遮楷模永定異餘二藏

子題:五百身因無非正說

行宗記釋云:「答中,初文,上句通示。餘下,別釋,先明餘藏。言明理者,指教宗也;言虛通者,示理體也;隨下,明教門融也;意下,示不滯筌[罩-卓+弟]也。且理體湛寂,事相森羅;冥心湛寂者,則一以貫之;駐意森羅者,則纖毫不混。經開心地,得意忘言;律示行途,依持在教。三藏設致,大略可知。道觀古作貫字。論語云,吾道一以貫之。宜從古本。五百身因者,涅槃中五百比丘各說身因,有比丘言無明即是身因,或云無明行識乃至五欲是身因,時諸比丘共往白佛,誰是正說?佛言:善哉!一一比丘無非正說。律下,示今律藏。對翻經論,亦有四別。初云律不爾者,唯明事也;言輕重者,非虛通也;楷模定者,教相不濫也;據科治者,案能詮也。亂常謂矯異惑眾禮記注云革服改制度之類;敗績謂費事無功春秋云王師敗績是也。此二,俗中犯者必加之以罪;今此借用,可配止作;惡行違止為亂常,善事乖作名敗績;或可上約毀犯,隨篇結罪;下據處斷,違教有過。」(戒疏記卷一‧四二‧一○)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