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九禪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名數)地持十地二論所說,不通於外道二乘,獨菩薩所修之大禪也。一切之善根功德悉攝在此九禪之中:一、自性禪,或止或觀或止觀均等也。二、一切禪,世間出世間禪也。三、難禪,生下化眾生上求菩提現行之禪也。四、一切門禪,與覺觀俱之禪,乃與捨受俱之禪也。五、善人禪,無味著念之禪也。六、一切行禪,生一切菩薩善行之禪也。七、除惱禪,消除一切眾生苦惱之禪也。八、此世他世樂禪。菩薩現不思議神通,利益此世他世眾生之禪也。九、清淨禪,成就一切功德證得無上菩提之禪也。見法界次第下。參照九種大禪條。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
亟之

上才句反垜也正作聖聚二形也出三藏記第九禪經序作聚也又去記九力二反並非也


[佛光大辭典]
九種大禪

指九種大乘禪。乃不共外道與二乘,獨為菩薩所修之九種禪定。略稱九禪。法華玄義卷四比較諸禪,謂九大禪如醍醐,為出世間上上禪。九者即:(一)自性禪,觀心之自性,一切諸法莫非由心,心攝一切,如如意珠。或唯住止,攝心不散;或唯住觀,分別照了;或止觀雙修,定慧均等。

(二)一切禪,能得自行化他一切功德之禪。此有世間、出世間二種,其二種又各有三種禪。即:(1)現法樂住禪,離一切妄想,身心止息,為第一寂滅。(2)出生三昧功德禪,出生種種不可思議無量無邊之十力種性所攝之三昧,入一切無礙慧、無諍願智之勝妙功德。(3)利益眾生禪,布施眾生除眾苦,知所應說法,知恩報恩,能護諸恐怖憂苦為之開解。

(三)難禪,指難修之禪。此有三種:(1)第一難禪,久習勝妙禪定,於諸三昧得心自在,哀愍眾生為令成熟,故捨第一禪之樂而生欲界。(2)第二難禪,依禪出生無量無邊不可思議諸深三昧。第三難禪,依禪得無上菩提。

(四)一切門禪,一切禪定皆由此門出之意。有四種:(1)有覺有觀禪,為色界初禪之定。(2)喜俱禪。(3)樂俱禪。(4)捨俱禪,色界第四禪定,無善惡憎愛,故稱捨俱。

(五)善人禪,攝一切善法,大善根之眾生所修,有五種:不味著、慈心俱、悲心俱、喜心俱、捨心俱。

(六)一切行禪,意指大乘一切行法無不含攝,此有十三種。即:(1)善禪,(2)無記化化禪,(3)止分禪,(4)觀分禪,(5)自他利禪,(6)正念禪,(7)出生神通力功德禪,(8)名緣禪,(9)義緣禪,(10)止相緣禪,(11)舉相緣禪,(12)捨相緣禪,(13)現法樂住第一義禪。

(七)除煩惱禪,若修此禪,能除滅眾生種種苦惱。此有八種:(1)咒術所依禪,菩薩入定,除諸苦患、毒害、霜雹等。(2)除病禪,能除四大所起之眾病。(3)雲雨禪,興致甘雨,能消災旱,救諸饑饉。(4)等度禪,能救諸恐難及一切水陸人非人之怖。(5)饒益禪,能以飲食饒益曠野饑渴之眾生。(6)調伏禪,能以財物調伏眾生。(7)開覺禪,開覺諸迷惑之眾生。(8)等作禪,令眾生之所作,悉皆成就。

(八)此世他世樂禪,修此禪定,能令眾生得現在、未來二世之樂。此有九種:神足變現調伏眾生禪、隨說示現調伏眾生禪、教誡變現調伏眾生禪、為惡眾生示惡趣禪、失辯眾生以辯饒益禪、失念眾生以念饒益禪、造不顛倒論微妙讚頌摩得勒伽為令正法久住世禪、世間技術義饒益攝取眾生禪、暫息惡趣放光明禪。

(九)清淨淨禪,依此禪定,一切煩惱惑業悉斷盡,可得大菩提清淨之果,故名清淨;「淨」字重複,乃表清淨之相亦不可得。此有十種:(1)世間清淨淨不味不染汙禪,(2)出世間清淨淨禪,(3)方便清淨淨禪,(4)得根本清淨淨禪,(5)根本上勝進清淨淨禪,(6)入住起力清淨淨禪,(7)捨復入力清淨淨禪,(8)神通所作力清淨淨禪,(9)離一切見清淨淨禪,(10)煩惱智障斷清淨淨禪。〔菩薩地持經卷六方便處禪品、法界次第初門卷下之上〕 p152


禪門九山

又作禪宗九山、九山門、九山禪門。朝鮮新羅末期,九名新羅僧先後來華學禪,返國後開創九禪剎,總稱禪門九山。其所屬之宗名,古稱禪寂宗,後稱曹溪宗。(一)迦智山派,道義於新羅宣德王五年(784)來唐,居止三十七年,從馬祖道一之門人西堂智藏習南宗禪,歸國後於全羅南道長興郡迦智山寶林寺弘揚南頓之旨,門弟子有英惠、清奐等八百餘人。

(二)實相山派,洪陟於憲德王(809~825)時來唐,嗣西堂智藏之法。歸國後,於興德王三年(828)開創本派。本山即全羅北道南原郡智異山實相寺,門弟子有秀徹、片雲等。

(三)闍崛山派,梵日於興德王六年來唐,從馬祖之門人鹽官齊安、滄州神鑑習法。文聖王九年(847)歸國,於江原道江陵郡闍崛山崛山寺創立本派,為禪門九山中門庭最盛之一派,門弟子有朗圓、朗空等。

(四)桐裏山派,慧哲(又作惠哲)於憲德王六年來唐,師事西堂智藏。神武王元年(839)歸國,於全羅南道谷城郡桐裏山開創泰(太)安寺。門弟子有道詵、如大師等數百人。

(五)聖住山派,無染來唐後,於終南山至相寺學華嚴,後受馬祖之弟子麻谷寶徹印可。文聖王七年歸國,住於忠清南道保寧郡聖住寺,撰「無舌土論」以宣揚宗風。門弟子有圓藏、靈源、玄影等二千餘人。

(六)師子山派,道允於憲德王十七年來唐,從南泉普願習禪法。文聖王九年歸國,住於全羅道雙峰寺。其弟子折中於江原道原州郡師子山創建法興寺。

(七)曦陽山派(又作羲陽山派),智詵初從梵體習華嚴之學,後從四祖道信之玄孫惠隱習禪。於慶尚北道聞慶郡羲陽山鳳嚴寺開創本派。門弟子有性蠲、敏休、楊孚等數百人。

(八)鳳林山派,玄昱於憲德王十六年來唐,受馬祖之門人章敬懷暉之印可。歸國後,於慧目山開創高達寺。於景文王八年(868)示寂後,其弟子審希(855~923) 於慶尚南道昌原郡開創鳳林寺,久之蔚成一派。

(九)須彌山派,利嚴於真聖王七年(894)來唐,受洞山良价之弟子雲居道膺之印可。孝恭王十四年(911)歸國。奉高麗太祖之命,於黃海道海州郡須彌山開創廣照寺。門弟子有處光、道忍等數百人。〔禪門九山來歷(金包光)、朝鮮佛教通史、朝鮮禪教史、朝鮮仏教の寺と歷史(鎌田茂雄)〕 p6471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