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酒
[國語辭典(教育部)](一)ㄓㄨㄥ ㄐㄧㄡˇ
飲酒微醺半酣時。《漢書.卷四一.樊噲傳》:「項羽既饗軍士,中酒。」唐.顏師古.注:「飲酒之中也,不醉不醒,故謂之中。」《文選.左思.吳都賦》:「鄱陽暴謔,中酒而作。」
(二)ㄓㄨㄥˋ ㄐㄧㄡˇ
喝醉酒。唐.杜牧〈睦州四韻〉:「殘春杜陵客,中酒落花前。」宋.吳文英〈風入松.聽風聽雨過清明〉詞:「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曉夢啼鶯。」
上戶甘反中酒曰酣也下即遂反
上戶甘反中酒也
上戶甘反中酒也下于命𠇲政二反酗醟醉怒也酗香句反
上戶甘反中酒也亦作佄
ㄆㄞ ㄈㄢˋ
拍浮。比喻沉溺。元.王惲〈點絳脣.碧玉環深〉詞:「誰豪右,忘懷惟有拍泛船中酒。」
ㄆㄥ ㄌㄨㄥˊ ㄓㄨˇ ㄈㄥˋ
豪奢的珍饈。《喻世明言.卷一一.趙伯昇茶肆遇仁宗》:「城中酒樓高入天,烹龍煮鳳味肥鮮。」也作「烹龍炮鳳」。
ㄊㄢ ㄅㄟ ㄒㄧˊ ㄗㄨㄟˋ ㄖㄣˊ
貪戀杯中酒的人憐惜喝醉酒的人。比喻同病相憐。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三折》:「第一來我則是可憐見無主娘親,第二來是我慣曾為旅偏憐客,第三來也是我自己貪杯惜醉人。」
ㄋㄠˇ ㄖㄣˊ, 1.惱恨他人。五代十國後蜀.歐陽炯〈菩薩蠻.曉來中酒和春睡〉詞:「斜臥臉波春,玉郎休惱人。」
2.令人焦急煩惱。宋.柳永〈尉遲杯.寵佳麗〉詞:「困極歡餘,芙蓉帳暖,別是惱人情味。」
ㄐㄧㄡˋ ㄕ, 1.舊日的詩作。唐.白居易〈湓浦早冬〉詩:「日西湓水曲,獨行吟舊詩。」唐.韋莊〈晏起〉詩:「爾來中酒起常遲,臥看南山改舊詩。」
2.用文言和傳統格律創作的詩。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
ㄐㄧㄣ ㄌㄢˊ, 1.語本《易經.繫辭上》:「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形容友情深厚,相交契合。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山妻韓氏覺公與二人異於常交,問公。公曰:『我當年可以為友者,唯此二生耳。』」
2.引申為結拜兄弟之詞。如:「義結金蘭」。
3.一種酒。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志酒》:「使金至燕山,得其宮中酒,號金蘭者,乃大佳。燕西有金蘭山,汲其泉以釀。」
ㄒㄩㄢˊ ㄕˊ ㄔㄣˊ ㄇㄧㄢˇ
劉玄石於山中酒家飲千日酒,歸家醉臥不醒,家人以為已死,乃葬之,三年後,酒家開其棺,劉果方醒。見晉.張華《博物志.卷一○.雜說下》。
ㄗㄨㄛˋ ㄕㄤˋ ㄎㄜˋ
座席上的客人。比喻受人禮遇的貴賓。《後漢書.卷七○.孔融傳》:「及退閑職,賓客日盈其門。常嘆曰:『坐上客恆滿,尊中酒不空,吾無憂矣。』」《三國演義.第一九回》:「公為坐上客,布為階下囚,何不發一言而相寬乎?」也作「座上客」。
ㄙ ㄔㄣˋ
相隨、相伴。宋.李萊老〈杏花天.年時中酒風流病〉詞:「西湖夢,紅沉翠冷。記舞板、歌裙廝趁。」元.張壽卿《紅梨花.第三折》:「則為我年老也甘貧,攜著個匾籃兒儼然廝趁,賣幾朵及時花且度朝昏。」
ㄧㄢ ㄧㄢ, 1.困倦或憂鬱的樣子。唐.劉兼〈春晝醉眠〉詩:「處處落花春寂寂,時時中酒病懨懨。」《紅樓夢.第七二回》:「次日便覺心內不快,百般支持不住,一頭睡倒,懨懨成了大病。」也作「厭厭」。
2.慢慢的。《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五》:「今得孫小官在身體上騰那,氣便活動,口鼻之間,又接著真陽之氣,懨懨的甦醒轉來。」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