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輕之行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術語)倣常不輕比丘之行,而禮拜途中之人。唱云:「我不敢輕慢。汝等皆當作佛。」是謂之不輕之行。
謂倣效常不輕菩薩之行,於所遇之人禮拜恭敬,並讚歎(大九‧一八五上):「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 p996
(本生)不輕比丘又云不輕菩薩。作出家沙門之形相,故云比丘,為大乘菩薩之根性,故云菩薩。具名常不輕。此比丘常修不輕之行,因受常不輕之稱,即釋迦佛往古之前身也。見常不輕菩薩條。
常不輕,梵名 Sadāparibhūta。又作常被輕慢菩薩。略稱不輕菩薩。法華經常不輕菩薩品中所說之菩薩,係過去威音王佛滅後像法時出世之菩薩比丘,即釋尊之前身。此菩薩每見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禮拜讚歎,而作是言(大九‧一八四下):「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眾人聞言而有生怒者,以瓦、石、木杖等擊之,然常不輕菩薩恭敬依然,乃至遠見四眾,亦復禮拜讚歎如昔,以故增上慢之四眾稱之為常不輕。此菩薩臨終時,聞威音王佛說法華經,得六根清淨,增益壽命,更為人宣說此經,顯現神通,遂令增上慢四眾歸服,常不輕菩薩終得成佛。當時之常不輕菩薩即為釋尊,增上慢四眾則指釋尊宣說法華經時,會上之跋陀婆羅等五百菩薩、師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優婆塞等。此菩薩之授記,係示現眾生悉有佛性;亦即表現大乘佛教精神之一位重要菩薩。常不輕之行,亦為古來篤行者所精修,歷代三寶紀卷十二所載,隋代僧信行,於道路不問男女均禮拜。念佛三昧寶王論卷上設有念未來佛一門,明示念佛與法華不輕行之不二。〔添品妙法蓮華經卷六、法華論卷下、法華經文句卷十上、法華經玄贊要集卷三十四〕 p4522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