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酒
[國語辭典(教育部)]ㄙㄢ ㄐㄧㄡˇ
事酒、昔酒、清酒。《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漢.鄭玄.注:「事酒、有事而飲也;昔酒、無事而飲也;清酒、祭祀之酒。」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酒有三類
(名數)一窣羅Surā,以食製之者。二迷麗耶,以餘物製之者。三末陀Madya,前二種之未熟已壞而使人醉者。俱舍論十四曰:「醞食成酒名為窣羅,醞餘物所成名迷麗耶酒。即前二酒未熟已壞不能名酒,不名末陀,若令醉時名末陀酒。」
又有三酒:一穀酒,二果酒,三藥草酒。智度論十三曰:「果酒者,葡萄阿梨吒樹果,如是等種種名為果酒。藥草酒者,種種藥草合和米麴甘蔗汁中能變成酒。」
ㄏㄡˋ ㄅㄛˊ, 1.厚度。《三國演義.第八回》:「別築郿塢,役民夫二十五萬人築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長安。」
2.濃淡、稀稠。《周禮.天官.酒正》:「掌其厚薄之齊,以共王之四飲三酒之饌。」
3.多寡、大小。《文選.陸機.五等論》:「使其並賢居治,則功有厚薄;兩愚處亂,則過 有深淺。」
4.親疏。《淮南子.主術》:「夫以一人之心而事兩主,或背而去,或欲身徇之,豈其趨舍 厚薄之勢異哉?」
5.貴賤、貧富。《荀子.富國》:「故使或美或惡、或厚或薄、或佚或樂、或劬或勞,非特 以為淫泰夸麗之聲,將以明仁之文、通仁之順也。」
ㄑㄧㄥ ㄐㄧㄡˇ, 1.祭祀用的酒。《詩經.小雅.信南山》:「祭以清酒,從以騂牡。」《周禮.天官.酒正》: 「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
2.清醇的酒。《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六回》:「盃裡滿滿的盛著一盃清酒,老爺兢兢業業, 舉得升空過頂。」
ㄒㄧˊ ㄐㄧㄡˇ
久釀的酒。《周禮.天官.酒正》:「辨三酒之物,一曰事酒,二曰昔酒,三曰清酒。」唐.賈公彥.疏:「二曰昔酒者,久釀乃熟,故以昔酒為名。」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