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三行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

(名數)一福行,行十善等福感天上人間之果者。二罪行,又曰非福行,行十惡等罪感三惡道之苦者。三不動業,又曰無動行。修有漏之禪定感色界無色界之果者。是為禪定不動之行,故云不動,又感果不動,如福行罪行時,非如異變,故云不動。見智度論八十八。


[佛光阿含藏]

修習四念處觀時,必於身、受、意、法四處作內觀、外觀、內外觀;則「身、受、意、法」稱為四念處,「內觀、外觀、內外觀」稱為三行。


[佛光大辭典]

(一)指身、口、意三業。中觀論有「起三行」之語,即為起動三業之謂。(參閱「三業」638) 

(二)三行又指:(一)福行,即行十善等福,能招感天上、人間之果。(二)罪行,又稱非福行。即行十惡等罪,能招感三惡道之苦。(三)不動行,又稱無動行。即修有漏之禪定,能招感色界、無色界之果。因禪定不動,感果不動,福行罪行,非如異變,故稱不動。〔大智度論卷八十八〕 p550


[法相辭典(朱芾煌)]

瑜伽九十九卷五頁云:云何名行?謂略有三行。一者、有犯。二者、無犯。三者、還淨。如是三種,略攝為二。一者、邪行。二者、正行。應知有犯,說名邪行;無犯還淨,說名正行。

二解 集異門論三卷十六頁云:三行者:謂身行、語行、意行。身行云何?答:身亦名身行,身業亦名身行,入息出息亦名身行。於此義中,意說入息出息身行。所以者何?入息者:呼吸外風,令入身內。出息者:引發內風,令出身外。由此勢力,令身動轉,通暢安隱。故入出息,說為身行。語行云何?答:語亦名語行,語業亦名語行,尋伺亦名語行。於此義中,意說尋伺語行。所以者何?要尋伺已,能發語言;非無尋伺。是故尋伺,說為語行。意行云何?答:意亦名意行,意業亦名意行,想思亦名意行。於此義中,意說想思意行。所以者何?以想及思,是心所法,依止於心,繫屬於心,依心而轉,扶助於心。是故想思,說為意行。


[佛學常見詞彙(陳義孝)]

福行、罪行、不動行。福行是修行十善等之福業;罪行又名非福行,就是造作十惡等之惡業;不動行是四禪、四空處的禪行,也可以說是無漏解脫三昧的出世間行。


[國語辭典(教育部)]

(二)ㄙㄢ ㄏㄤˊ, 1.晉本有上、中、下三軍,後增設中行、右行、左行三支步兵,稱為「三行」,為的是避天子用六軍之意。《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晉侯作三行以禦狄。荀林文將中行,屠擊將右行,先蔑將左行。」晉.杜預.注:「晉置上、中、下三軍,今復增置三行,以辟天子六軍之名。」

2.三排、三列。唐.柳宗元〈段九秀才處見亡友呂衡州書跡〉詩:「袖中忽見三行字,拭淚相看是故人。」

(一)ㄙㄢ ㄒㄧㄥˋ
孝行、友行、順行三種德行。《周禮.地官.師氏》:「教三行:一曰孝行,以親父母;二曰友行,以尊賢良;三曰順行,以事師長。」


進行全文檢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