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三十六行

[國語辭典(教育部)]

ㄙㄢ ㄕˊ ㄌㄧㄡˋ ㄏㄤˊ
泛指各種行業。清.徐珂《清稗類鈔.農商類.三十六行》:「三十六行者,種種職業也。就其分工而約計之,曰三十六行。」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求那跋摩

南朝劉宋譯經僧。北印度罽賓人,剎帝利種。其梵名意譯為功德鎧。幼年即機見俊達,深有遠度,仁愛汎博,崇德務善。其母曾需野肉,令其覓取。跋摩曰︰「有命之類,莫不貪生,夭彼之命,非仁人矣。」母怒曰︰「設令得罪,吾當代之。」他日,跋摩煮油,誤澆己指,因謂母曰︰「代兒忍痛。」母曰︰「痛在汝身,吾何能代!」跋摩曰︰「眼前之苦,尚不能代,況三途耶!」母乃悔悟,終身斷殺。

年二十,出家受戒,洞明九部,博曉四含,誦經百餘萬言。深達律品,妙入禪要,時號曰三藏法師。至年三十,罽賓王薨,絕無紹嗣。眾以跋摩為帝室之胤,又才明德重,欲請師還俗以紹國位,師辭而不納。隱棲山林,遁跡人世。其後,至師子國、闍婆國弘教,道化之聲,播於遐邇。宋文帝遠聞其風,敕交州使稱旨迎致。師乃於元嘉八年(431)正月抵達建業。文帝引見勞問慇懃,敕住祇洹寺,供給隆厚。

師即於祇洹寺譯經,並開講《法華》及《十地》。法席之日,軒蓋盈衢,肩隨踵接,行化甚盛,王公貴紳,無不宗奉。元嘉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圓寂,享年六十五。未終之前,預造遺文偈頌三十六行,手自封緘,交付弟子阿沙羅,令於其終後示天竺及此土之僧。文中有「進修得二果,是名斯陀含。從是多留難,障修離欲道」等語,可見其深詣。

又,師所譯經典有︰《優婆塞五戒相經》、《優婆塞五戒威儀經》、《優婆離問佛經》、《四分比丘尼羯磨法》、《沙彌威儀》、《菩薩善戒經》、《龍樹菩薩為禪陀迦王說法要偈》各一卷,《菩薩內戒經》七卷、《菩薩善戒經》九卷(以上現存),《三歸及優婆塞二十二戒》、《曇無德羯磨》、《經律分異記》各一卷(以上佚失)等,共計十部十八卷。除上述外,師復繼伊葉波羅之後,譯出《雜阿毗曇心論》十三卷中後三卷部分。

〔參考資料〕 《出三藏記集》卷十四;《梁高僧傳》卷三;《開元釋教錄》卷五;《貞元釋教錄》卷七;《歷代三寶紀》卷十;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二章。


[法相辭典(朱芾煌)]
一百八種愛行

瑜伽九十五卷九頁云:此五種愛,自性差別。由有所依內處別故;說十八種愛行差別。於其外處,當知亦爾。此差別者,謂如於彼內六處中,計我起慢。如是於色,計為我所,而起於慢。謂於此色,我自在轉。如是乃至於諸法中,計為我所,而起於慢。謂於此法,我自在轉。餘隨所應,如前應知。如是十八,并前愛行,合說總有三十六種愛行差別。云何名為時分差別?謂即如是三十六行,各有過去未來現在三世差別。如是名為由四因緣有差別故;愛行合有一百八種。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