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一意孤行

[國語辭典(教育部)]

ㄧ ㄧˋ ㄍㄨ ㄒㄧㄥˊ
謝絕一切請託,按照己意獨立處理公事。語本《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趙禹傳》:「禹為人廉倨。為吏以來,舍毋食客。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有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後多用作貶義詞,指某人不接受勸告,固執己見,獨斷獨行。清.袁枚《隋園詩話.卷三》:「蓋一意孤行之士,細行不矜,孔子所謂『觀過知仁』,正此類也。」


符合的條目少於三則,自動進行全文檢索,以為您找出更多資訊...

[國語辭典(教育部)]

ㄉㄨˊ, [形]

孤單的、單一的。如:「獨子」、「獨木」。《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今僕不幸早失父母,無兄弟之親,獨身孤立。」

[副]

1.僅、但、唯、只。如:「獨善其身」。《禮記.禮運》:「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2.偏偏。《樂府詩集.卷三八.相和歌辭十三.古辭.孤兒行》:「孤子遇生,命獨當苦!」《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

3.一個人的。如:「獨奏」。唐.杜甫〈月夜〉詩:「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4.專斷、一意孤行。如:「獨斷」、「獨裁」。

[名]

1.老而無子。《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恤鰥寡,存孤獨。」《初刻拍案驚奇.卷二○》:「縱教血染鵑紅,彼蒼不念煢獨。」


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ㄅㄨˋ ㄊㄧㄥ ㄌㄠˇ ㄖㄣˊ ㄧㄢˊ ㄔ ㄎㄨㄟ ㄗㄞˋ ㄧㄢˇ ㄑㄧㄢˊ
(諺語)不尊重、不聽從有經驗者的意見,往往會吃虧後悔。如:「他當初一意孤行,不聽父母的勸告,現在果然應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那句話。」也作「不聽好人言,果有恓惶事」、「不聽好人言,必有恓惶淚」。


明知道

ㄇㄧㄥˊ ㄓ ㄉㄠˋ
心裡非常清楚。如:「他明知道這樣做會失敗,卻還是一意孤行。」


木匠戴枷

ㄇㄨˋ ㄐㄧㄤˋ ㄉㄞˋ ㄐㄧㄚ
(歇後語)喻人知法犯法,自作自受。如:「他早知如此做一定會錯的,還是一意孤行,現在終於嘗到苦頭了,這真是『木匠戴枷』──自作自受。」


但是

ㄉㄢˋ ˙ㄕ, 1.用於後一分句,連接前後兩個分句,表示轉折關係的連詞。相當於「不過」、「可是」、「只是」。常與「雖然」、「儘管」等配合使用。如:「可以去玩,但是要做完功課才能去。」「他雖然聰明,但是不用功。」「儘管大家都反對,但是他還是一意孤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八回:「雖說是吃的穿的有我大伯子當頭,但是人生一世,並不是吃了穿了,就可以過去的啊!」

2.只要是、凡是。《西遊記》第七五回:「我這洞裡遞年家沒個蒼蠅,但是有蒼蠅進來,就是孫行者。」


孤行己見

ㄍㄨ ㄒㄧㄥˊ ㄐㄧˇ ㄐㄧㄢˋ
堅持己見、一意孤行。如:「不聽人勸告,孤行己見的人,終究會嚐到苦頭的。」也作「孤行己意」


孤行己意

ㄍㄨ ㄒㄧㄥˊ ㄐㄧˇ ㄧˋ
堅持己見、,一意孤行。如:「既然要孤行己意,後果就得自行負責。」也作「孤行己見」。


好麼

ㄏㄠˇ ˙ㄇㄚ, 1.商量可否的語氣。即可不可以。如:「現在就開飯好麼?」

2.表示氣憤。如:「既然他一意孤行。好麼!那就照他的意思去做。」


悍然不顧

ㄏㄢˋ ㄖㄢˊ ㄅㄨˋ ㄍㄨˋ
態度強硬,一意孤行,不顧一切。《醉醒石.第一一回》:「但一人之冤不伸,反又殺人身,破人家,悍然不顧。」


勸阻

ㄑㄩㄢˋ ㄗㄨˇ
勸人不要做某事。如:「既然他一意孤行,你就不必白費脣舌勸阻他了。」


剸行

ㄓㄨㄢ ㄒㄧㄥˊ
不論是非,一意孤行。《荀子.榮辱》:「信而不見敬者,好剸行也。」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ㄕㄨㄣˋ ㄨㄛˇ ㄓㄜˇ ㄔㄤ ㄋㄧˋ ㄨㄛˇ ㄓㄜˇ ㄨㄤˊ
順從我的得以昌盛,違逆我的自取滅亡。如:「所謂的暴君,總是一意孤行,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也作「順我者吉,逆我者衰」、「順我者生,逆我者死」。


全文檢索完畢。

亦可另行搜索於 大藏經(CBETA) / Google / 異體字字典 / Digital Dictionary of Buddhism / 國語辭典 / 台大獅子吼佛學專站 / 四庫全書 / 國學大師 / 法鼓全集(聖嚴法師) / 廣欽老和尚網路專輯 / 雪公全集(李炳南老居士) / 印順全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