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佛學辭典搜尋

請輸入要查詢的詞彙:


[佛光大辭典]
楊璉真加

元代僧。蒙古人。世祖時,江南初平,任釋教總統。於至元二十九年(1292),與喇嘛僧桑哥勾結,挖掘故趙宋帝王、諸侯寢陵一百餘所。又屢逼諸寺僧尼,以求進奉。每用刑責,有致死者。又受人供獻美女、醇酒等。摧殘江南佛教極甚。〔元史卷二○二〕 p5490


蕭琛

(476~512)南朝齊、梁時代學者。一作蕭璨。蘭陵(山東)人。字彥瑜。諡號「平子」。雅愛音樂、詩書及醇酒,能文且富辯才。受梁武帝所重用,晚年任金紫光祿大夫。因范縝著神滅論,否定因果輪迴,故引起論爭。而蕭琛亦作難神滅論批判之,並闡揚其所持之佛陀觀。另著有漢書文符、齊梁拾遺文集。〔梁書卷二十六、南史卷十八〕 p6287


[國語辭典(教育部)]

ㄈㄚˊ, [名]

犯法的人所受的罪刑。如:「刑罰」、「責罰」。《書經.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

[動]

1.懲治。如:「處罰」、「懲罰」。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有一老翁犯法,謝以醇酒罰之。」

2.出錢贖罪。如:「罰鍰」。《史記.卷一○二.張釋之傳》:「一人犯蹕,當罰金。」



ㄓㄡˋ, [名]

多重加工而釀成的醇酒。《說文解字.酉部》:「酎,三重醇酒也。」《禮記.月令》:「天子飲酎,用禮樂。」漢.鄭玄.注:「酎之言醇也,謂重釀之酒也。」



ㄔㄨㄣˊ, [形]

1.酒味濃厚。如:「醇酒」。《文選.嵇康.琴賦》:「蘭肴兼御,旨酒清醇。」

2.質樸。通「淳」。《史記.卷一○三.萬石君傳》:「兒寬等推文學至九卿,更進用事,事不關決於丞相,丞相醇謹而已。」

3.純一不雜。通「純」。《書經.說命中》:「惟厥攸居,政事惟醇。」

[名]

1.味道濃厚的酒。宋.蘇軾〈正月八日招王子高飲〉詩:「昨想玉堂空冷徹,誰分銀榼送清醇?」

2.化學上稱含有羥基(OH)的有機化合物為「醇類」。即烴分子上的氫原子被羥基取代後的衍生物。醇類一般呈中性,低級醇易溶於水,多元醇帶甜味。常用於有機合成中,亦可作溶劑、清潔劑、飲料、燃料等多用途。



ㄖㄨˊ, [名]

醇酒。《說文解字.酉部》:「醹,厚酒也。」《詩經.大雅.行葦》:「曾孫維主,酒&99f1._104_0.gif;維醹。」唐.孔穎達.正義:「醹,厚,謂酒之醇者。」



ㄤˋ, [名]

腹大口小的瓦盆。《後漢書.卷八三.逸民傳.逢萌傳》:「乃首戴瓦盎,哭於市。」《聊齋志異.卷一.勞山道士》:「遂各覓盎盂,競飲先釂,惟恐樽盡。」

[副]

充滿的、盈溢的。如:「興趣盎然」。宋.蘇軾〈答李邦直〉詩:「詩詞如醇酒,盎然薰四支。」



ㄧˋ, [名]

醇酒。《集韻.入聲.昔韻》:「醳,醇酒也。」《梁書.卷八.昭明太子傳》:「摛文掞藻,飛觴汎醳。」

[動]

賞賜酒食。《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百里之內,牛酒日至,以饗士大夫醳兵。」唐.司馬貞.索隱:「醳酒,謂以酒食養兵士也。」


堆花燒酒

ㄉㄨㄟ ㄏㄨㄚ ㄕㄠ ㄐㄧㄡˇ
醇酒。《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元來江邊苦無好酒,群盜只吃得是燒刀子,這一罈是他們因要盡興,買那真正堆花燒酒,是極狠的。」


雞尾酒

ㄐㄧ ㄨㄟˇ ㄐㄧㄡˇ
混合不同種類的酒調製而成的冷酒。有多種製法,通常以白蘭地、威士忌等醇酒加果汁、香料、砂糖等調製而成。


切骨

ㄑㄧㄝˋ ㄍㄨˇ
透骨、澈骨。形容非常深刻。如:「寒風切骨」、「恨之切骨」。南朝梁.蕭統〈錦帶書十二月啟.黃鍾十一月〉:「酌醇酒而據切骨之寒,溫獸炭而袪透心之冷。」


小人之交甘若醴

ㄒㄧㄠˇ ㄖㄣˊ ㄓ ㄐㄧㄠ ㄍㄢ ㄖㄨㄛˋ ㄌㄧˇ
小人交朋友往往親密狎昵,像醇酒一樣甘爽。《莊子.山木》:「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盎然

ㄤˋ ㄖㄢˊ
盈溢、充滿。如:「興趣盎然」。宋.蘇軾〈答李邦直〉詩:「詩詞如醇酒,盎然薰四支。」


瑤池玉液

ㄧㄠˊ ㄔˊ ㄩˋ ㄧㄝˋ
原指仙家所釀的美酒。後形容名貴的醇酒。《孤本元明雜劇.獻蟠桃.頭折》:「俺仙家景物奇絕,更有瑤池玉液,紫府瓊漿。」《孤本元明雜劇.八仙過海.頭折》:「仙長,此是俺瑤池玉液,紫府瓊漿。」


釅酒

ㄧㄢˋ ㄐㄧㄡˇ
醇酒。《喻世明言.卷一.蔣興哥重會珍珠衫》:「又買一甕上好的釅酒,央間壁小二挑了,來到蔣家門首。」


魏無忌

ㄨㄟˋ ㄨˊ ㄐㄧˋ
人名。(?~西元前243)戰國時魏昭王的幼子、魏安釐王的異母弟。天性仁厚,好養士,有賢名,曾用侯嬴計,卻秦救趙;秦伐魏時,率領五國兵歸救魏,大破秦兵,聲名威振天下。後被讒廢用,遂抑鬱不樂沉迷於酒色,不久即因飲醇酒多近婦女,病酒而死。與齊孟嘗君、趙平原君、楚春申君並稱為戰國四公子。因魏安釐王封其地在信陵,故也稱為「信陵君」。


全文檢索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