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相辭典

哀愍

瑜伽八十三卷十七頁云:言哀愍者:謂如有一、由諸善行,無損惱行,哀愍於他。

二解 瑜伽九十一卷二十一頁云:當知此中,於諸有情,長時哀愍,熏修其心,住最後有,諸大菩薩,見諸愚夫,墮貪愛河,順流漂溺,為五相苦之所逼切。既觀見已;深起大悲。何等為五?一者、見彼墮貪愛河,不正尋思,不可愛水,常所逼觸。二者、見彼內外六處,三毒火雞,住於兩岸。三者、見彼在於欲界,眾多憂苦,種種災橫,諸惡毒剌,遍佈其下。四者、見彼在於色界,世間慧眼有所闕故;猶如盲冥,處在其中。五者、見彼在無色界,世間慧眼、已圓滿故;諸聖慧眼、有所闕故;猶如昏闇居在其上。既見如是墮貪愛河諸有情類,遍於一切,皆不寂靜,若觸、若岸、若下中上苦逼迫已;發起大悲。是名哀愍。

三解 瑜伽九十八卷二頁云:無緣而起利樂二心,無緣而起慈悲二心;當知如此是哀愍義。由哀愍故;不惱於他。是故當知一切哀愍、與彼相違。

 


法相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