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梵語 pātra,巴利語 patta。係鉢多羅、鉢和羅之略稱。又作鉢盂。乃僧尼所常持道具(比丘六物、比丘十八物)之一,一般作為食器。圓形、稍扁、底平、口略小。其材料、顏色、大小,均有定制,為如法之食器,應受人天供養所用之食器,又為應腹分量而食之食器,故又譯作應器、應量器。律制規定,出家之行者必用制定之鉢。 

鉢之材料,如為鐵製,則稱鐵鉢(巴 ayo-patta);陶土製者,則稱瓦鉢(巴 mattikā-patta)、泥鉢、土鉢。至於盛鉢之袋,稱為鉢囊、鉢袋。而為防止鉢盂傾倒之鉢臺,稱為鉢支;釋尊所用之鉢,稱佛鉢(石鉢則僅限佛可使用)。後世亦有用塗漆之木鉢,然此為外道所用,而非戒律所定範圍內者。 

補修破損之鉢有五種方法,稱為五綴鉢,即:(一)以細釘塞孔。(二)安小鐵片打入令牢。(三)如魚齒四邊鉸破內外相夾。(四)以鐵片掩孔,周圍釘之。(五)用屑末(碎鐵末或磨石末)。破損之鉢如破五綴(一綴為兩指之長度,約六公分)以下始須修補,如破五綴以上,則不須修補,而可要求重換新鉢。經修補後再用之鉢,則稱五綴鉢。 

鉢之大小於各律典中皆有差別,其容量亦因名稱而異,通常有上鉢、中鉢、下鉢之別,依十誦律卷四十三載,上鉢可容三鉢他之飯、一鉢他之羹,及其餘可食物半羹;下鉢可容一鉢他之飯、半鉢他之羹,及其餘可食物半羹;中鉢容量則居間。又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五謂,一鉢他相當於三十兩飯,則三鉢他飯為二升;一鉢他羹與其餘可食物半羹共計一鉢他半,則為一升。除上、中、下三鉢之外,另有;(一)過鉢,又作大鉢,比上鉢大。(二)減鉢,又作非鉢,比下鉢小。(三)隨鉢,即淺鐵鉢之助食器,相當於鐼子。〔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七乞學處、四分律卷九、卷四十三、摩訶僧祇律卷三十七、善見律毘婆沙卷十五〕 p5687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