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靈隱寺位於浙江杭州西湖靈隱山麓飛來峰前。又稱靈鷲寺。東晉咸和元年(326),印度沙門慧理至此,見飛來峰,歎曰(大四九‧三三九下):「此天竺靈鷲峰一小嶺,不知何年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遂面山建寺,名靈隱。唐大曆六年(771)曾修整,會昌年中寺毀。五代吳越忠懿王重建,全寺有九樓十八閣,七十三殿,房舍一千三百餘間,僧眾三千人,極盛一時。宋景德四年(1007)改稱景德靈隱禪寺。建炎末年,毀於胡亂,紹興年中始得復舊,慧遠禪師主丈席,教化大行。元至正十九年(1359)毀。明洪武年間再建,改今名。清康熙年間,賜名雲林禪寺,而民間仍稱舊名。 該寺自創建以來,歷一千六百餘年,曾十四度因兵亂、天災而遭摧毀,今日所見大抵為近世重建。大雄寶殿前兩座八角九層石塔、天王殿前兩座石經幢,皆五代吳越國時之遺物。寺前飛來峰岩石棱層奇秀,中多洞窟。山崖壁及石洞內外有五代及宋、元之石刻佛像三三八尊,中以元代造像最多,又因元代造像之人信奉喇嘛教,故多作密宗佛像。〔宋高僧傳卷十四、卷十五、佛祖統紀卷二十六、卷三十六、大明一統志卷三十八、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第一一○、山川典第一○五〕 p69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