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雙林寺

(一)位於浙江義烏雲橫山。南朝梁天監年間(502~519),善慧大士棲居於雲橫山頂,大同五年(539)捨宅而於山下建寺,因寺域有雙檮樹,故稱雙林寺;後改稱寶林寺。(參閱「雲橫山」5349 )

(二)北平名剎之一。位於西直門外約二公里處。明萬曆初年,太監馮保營建葬地,乃造本寺,以馮保之別號「雙林」作為寺名。其後馮敗,寺歸官有。其時印度僧足克戩古爾來京弘法,帝賜居於此,改名為「西域雙林寺」。寺內本有三大士塑西番變相,另有水池與塔。寺宇迄今全廢,唯塔尚存。

(三)位於臺灣彰化員林鎮。許普樹創建於民國六年(1917)。五十三年,慧觀法師晉任住持。五十九年購地重修擴建,耗資數百萬,於六十三年竣工。寺宇巍峨壯麗,堪稱員林第一名剎。現任住持為依空法師。

(四)位於日本京都。號金玉山,屬於天台宗。據本寺之寺傳記載,延曆二十四年(805)最澄自中國返日,攜回大批佛像及天台、密教之經疏等,上表奉進,天皇嘉許之,遂敕令臣下營建伽藍及十七僧房以賜予最澄。最澄以此地之形狀類似中國東陽郡烏傷縣之沙羅雙林寺,遂號雙林寺。後成為延曆寺之別院。建武三年(1336),罹兵災而燒毀,遂又修建。後改屬時宗,成為時宗一派之本山,稱東山道場。然因與正法寺起本末寺之爭,結果以正法寺為本山,本寺遂復歸天台宗。應仁元年(1467)再遇兵火之災,後幾經改建。本有通玄菴、長喜菴、景雲菴、妙吉菴等,明治三年(1870)以後,漸次廢絕。今有本堂及僧房等,本堂安置本尊藥師佛(相傳為最澄作)、左方置阿彌陀佛(相傳為圓仁作)、右方置國阿像。又本寺古來即以風光明媚見稱。〔京都坊目誌〕

(五)位於日本上野。號最大山,屬曹洞宗。寶德二年(1450)長尾景信創建,以月江正文為開山。元龜三年(1572)曾罹兵災而燒失。後再興寺宇。元祿年間(1688~1704),該寺於上野、信濃、越後、佐渡等四國,統轄曹洞宗約二千寺。今有佛殿、廊下、開山堂、禪堂、方丈、眾寮等,有末寺四十八所,為當地之巨剎。〔雙林寺傳記〕 p6645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