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羅剎

梵語 rāksasa。惡鬼之名。又作羅剎娑(羅剎婆為誤寫)、羅叉娑、羅乞察娑、阿落剎娑。意譯為可畏、速疾鬼、護者。女則稱羅剎女、羅叉私(梵 rāksasī,又作羅剎斯)。乃印度神話中之惡魔,最早見於梨俱吠陀。相傳原為印度土著民族之名稱,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後,遂成為惡人之代名詞,演變為惡鬼之總名。男羅剎為黑身、朱髮、綠眼,女羅剎則如絕美婦人,富有魅人之力,專食人之血肉。相傳在楞伽島(即錫蘭)中,即有羅剎女國,此於佛本行集經卷四十九、有部毘奈耶卷四十七、慧琳音義卷七等均有記載。又羅剎具神通力,可於空際疾飛,或速行地面,為暴惡可畏之鬼。

此外,羅剎亦為地獄之獄卒,職司呵責罪人。又稱阿傍、阿傍羅剎、阿防、旁。其形狀有多種,或牛頭人手,或具有牛蹄,力氣甚大,或為鹿頭、羊頭、兔頭等。

以上各類惡鬼性質之羅剎,於諸經中,偶亦轉變成佛教之守護神,稱為羅剎天,乃十二天之一。彼等呈神王形,身披甲冑,手上持刀,跨騎白獅。又如十羅剎女即法華經陀羅尼品所說之守護神。

在密教,於阿闍梨所傳曼荼羅中,有羅剎眾及女羅剎;於胎藏現圖曼荼羅之外院西南隅有羅剎天,左右共有四童子,右側二位為羅剎童男、羅剎童女。〔金光明最勝王經卷六、大智度論卷十六、慧琳音義卷二十五、慧苑音義卷下、大唐西域記卷十一〕 p6673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