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一)用竹或木所製之尖細物。即頭端尖銳,可貫穿物品之具。有部毘奈耶雜事卷三(大二四‧二一八上):「諸苾芻刺三衣時,便以竹籤,或用鳥翮,衣遂損壞。佛言:『應可用針。』」同書卷三十亦載有後母嫉妒前妻生兒,懷毒惡心,遂以竹籤刺兒喉內,子患痛楚,極苦號啼,其兒因此命終。〔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五、慧琳音義卷六十〕

(二)書寫文字、符號等作為標記之竹片或紙條。即名牌或書籍之標題等。作此義時,與「箋」、「簽」通用。唐代湛然之法華玄義釋籤卷一上,自述作法華玄義注疏之緣由(大三三‧八一五中):「昔於台嶺,隨諸問者,籤下所錄,不暇尋究文勢生起,亦未委細分節句逗,晚還毘壇,輒添膚飾,裨以管見。」〔玄應音義卷十三、玄義私類聚卷一〕

(三)扁平長方形或為扁平細長之棒。即棒之上部穿孔以通紐,其頭端呈札狀,上可註明書目、年號、要目等,繫於書籍上或夾於卷本,以供檢出之便。大唐內典錄卷八入藏錄序(大五五‧三○二中):「依別入藏,架閣相持,帙軸籤牓,標顯名目,須便抽撿,絕於紛亂。」

此外,求神占卜吉凶所用之竹片,亦為籤之一種。俗以竹籤置於筒中,祈神時抽取之,以判斷吉凶。 p6911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