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相應梵語 samprayukta,巴利語 sampayutta。相等和合之意。即指法與法相互間有和合不離之關係,特別指心與心所間之關係而言,六因中之相應因即屬此。俱舍論卷六謂,所依、所緣、行相、時及事等五義平等,稱為相應。 大乘阿毘達磨雜集論卷五有:不相離相應、和合相應、聚集相應、俱有(同時生滅)相應、作事(同一目的)相應、同行(心與心所緣同一對象)相應等六種相應。其中之前五種主要係對色法(物質)而言。即:(一)所謂不相離相應,謂一切有方分之色與極微處互不相離,此因由諸色等極微所攝於同一處所互不相離之故。(二)所謂和合相應,謂極微以上一切有方分之色更互和合,如濁水中地水之極微更互和合。(三)所謂聚集相應,謂方分之聚色輾轉集會,如二泥團相擊成聚。(四)所謂俱有相應,謂一身中之諸蘊界處俱時流轉,同生住滅。(五)所謂作事相應,謂於一切所作之事輾轉相攝,如二比丘,隨一所作,更互相應。(六)所謂同行相應,謂心、心法於一所緣輾轉同行,其中更分如下十四種之義:(1)他性相應,如心不與餘心相應,受不與餘受相應。(2)不相違相應,如貪與瞋不相應,善與不善不相應。(3)同時相應,如過去、現在、未來則彼此互不相應。(4)同分界地相應,如欲界、色界、無色界互不相應,又如初靜慮與第二靜慮不相應。(5)有一切遍行同行相應,謂受、想、思、觸、作意及諸識,於一切位決定相應,隨無一法,餘亦無故。(6)有染污遍行同行相應,謂我癡等四煩惱與染污意,於一切時恆相應。(7)有非一切時同行相應,謂依止於心之善惡心所法隨時生起,或時起信等善法,或時起貪等煩惱法。(8)有分位同行相應,謂與苦樂等諸受與諸相應法同行。(9)有無間同行相應,謂在有心位所緣之心、心法於無間同行。(10)有有間同行相應,謂在無心位所緣之心、心法於間斷同行。(11)有外門同行相應,謂多分欲界所繫之心、心法轉外門。(12)有內門同行相應,謂諸定地所有之心、心法唯轉內門。(13)有曾習同行相應,謂異生所有之心、心法與有學無學之一分心,一向有漏,皆曾習之性。(14)有未曾習同行相應,謂出世之諸心、心法,未曾習之性。 上記總述世間與出世間一切之心、心所法,其相應現起之差別分類。此外如函與蓋一致,稱為函蓋相應;受教者(機)與教法一致,稱為機教相應。又如能觀之心與所觀之境相冥合,稱為心境相應;身口意三者平等,稱為三密相應。〔俱舍論卷四、大毘婆沙論卷十六、成實論卷三〕 p3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