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牟尼

(一)梵語 muni,巴利語同。又作文尼、茂泥。即寂默(止靜煩惱)、寂、賢人、仁、仙之意。乃謂尊貴殊勝之聖者或仙人。

muni 一語,於古印度梨俱吠陀時代後期已存在,意謂領受靈感,或指進入恍惚狀態者、聖者、隱遁者、仙人、寂默行者等。至奧義書時代,以婆羅門四住期(梵 āśrama)中之第三林棲期、第四遊行期之修行者為牟尼,特別是指開悟之托鉢遊行的第四期聖者。

佛教中,牟尼亦有聖者、仙人、寂默者等意。依玄應音義卷十八之解釋,牟尼,即通達內外而久居山林之修心學道者。如釋迦牟尼(梵 Sākya-muni)、拘那含牟尼(梵 Kanaka-muni)等,即指聖者。阿育王在法敕文中,勸導僧俗誦讀七經,其中之牟尼偈(梵 Muni-gāthā),或為巴利本「經集」中之牟尼經(Muni-sutta),經中以牟尼為真實比丘之意。又巴利本法句經第二六八、二六九,稱擇善斥惡者為牟尼。巴利本小部經義釋,以具有慧、知解等智者為牟尼,並列舉在家牟尼、非家牟尼、有學牟尼、無學牟尼、辟支牟尼、牟尼牟尼等六種分別。

(二)梵語 mauna,巴利語 mona。又作牟那。係 muni 之形容詞。亦指智,乃牟尼之性質。依小部經義釋載,牟尼之智包括:慧、知解、簡擇、思察、賢明、善巧、辨別、慧燈、正見等。〔巴利本中部優波離經〕

(三)梵語 mauneya,巴利語 moneyya。又作牟尼位、牟尼性、牟尼行、寂默。該語在梨俱吠陀後期已出現。與上述之(二)意同。我國與日本,古來多以 muni 屬事牟尼,mauneya 屬理牟尼。理牟尼,自原始佛教以來,有所謂三牟尼(巴 tīni moneyyāni)之說,指身牟尼、語牟尼、意牟尼,又稱三寂默。據集異門足論卷六之解釋,謂無學之身律儀為身寂默,無學之語律儀為語寂默,無學之心為意寂默。〔俱舍論卷十六、成唯識論卷十、大日經疏卷一、卷十二、成唯識論述記卷十末、異部宗輪論述記〕 p2476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