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無相

(一)梵語animitta。無形相之意。為「有相」之對稱。大寶積經卷五(大一一‧二九上):「一切諸法本性皆空,一切諸法自性無性。若空無性,彼則一相,所謂無相。以無相故,彼得清淨。若空無性,彼即不可以相表示。」此即謂一切諸法無自性,本性為空,無形相可得,故稱為無相。另據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三十師子吼菩薩品載,涅槃無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生相、住相、壞相、男相、女相等十相,故涅槃又稱無相。

此外,賴寶之真言名目載,無相有淺略、深祕二義,即:(一)諸法之體性,如幻虛假,自性為空,一相不存,無色無形,此為淺略之無相。(二)一相之中雖具一切相,然不留一相;此非為無色無形之無相,乃係具一切之相而無一相之義,故為深祕之無相。前者表示顯教遮情之意,後者為真言表德之義。另就「教」而言,可分有相教、無相教;就「行」而言,可分有相行、無相行;就「觀」而言,可分有相觀、無相觀;就「土」而言,可分有相土、無相土。〔大品般若經卷十、卷二十一、卷二十二、大智度論卷十八、卷六十一,百論卷上捨罪福品〕(參閱「有相無相」2437)

(二)(684~762)唐代禪僧。俗姓金,世稱金和上、東海大師。原為新羅王族,於新羅之群南寺出家受戒後,開元十六年(728)隨入唐使航海來華。謁玄宗,住禪定寺,未久入蜀,至德純寺,欲師事處寂,時處寂因病不得引見,然無相燃一指供養,遂得留止二年。二十四年,處寂遣人喚無相,付囑從智詵所傳之達磨衣,遂隱山中修頭陀行。後應請開禪法,住成都府淨眾寺,化導二十年。天寶末年玄宗入蜀曾召見之,禮錫豐隆。寶應元年(762)五月,將信衣付囑予無住,十九日坐化,世壽七十九。師於每年十二月及正月設道場說法,先引聲教念佛,次說無憶、無念、莫忘三句。後世之淨眾宗,即指無相之法系。其傳承及教旨,見於宗密「中華傳心地禪門師資承襲圖」。〔圓覺經大疏鈔卷三下、宋高僧傳卷十九、神僧傳卷七、曆代法寶記、景德傳燈錄卷四、禪學思想史卷上(忽滑谷快天)、支那淨土教理史(望月信亨)、禪宗史研究(宇井伯壽)〕 p5103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