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歡喜團

梵語 mahotikā。音譯摩呼荼迦。又作歡喜丸。乃以酥、麵、蜜、薑等調和製成之食物。印度自古以來即以之為食物之一。諸經論多處載其名稱、作法等。如北本大般涅槃經卷三十九載,和合酥、麵、蜜、薑、胡椒、蓽茇、蒲萄、胡桃、石榴、桵子等眾味,而成歡喜丸。大智度論卷九十三載,以百種之藥草、藥果作成歡喜丸。大日經疏卷七載,歡喜丸應以蘇煮諸餅,參糅以眾味及三種辛藥等。另如十誦律卷三十五載,有胡麻歡喜丸、石蜜歡喜丸、蜜歡喜丸等。

於密教中,以歡喜團作為曼荼羅諸尊之供物;又作為歡喜天之供物,或歡喜天之持物。依大使咒法經所載,以蘇油作歡喜團及蘿蔔等菓,盛於銅器中,供養毘那夜迦。據大聖歡喜雙身大自在天毘那夜迦王歸依念誦供養法載,當於此尊之前作小圓壇,設置餚饍、飲供、酒藥、蘿蔔、歡喜團等迎請之。其中,歡喜團、蘿蔔、酒三種供物分別表示貪、瞋、癡三毒煩惱,以此供養雙身毘那夜迦,即表示轉化三毒成清淨之義。〔佛本行集經卷五十九、百喻經卷三「五百歡喜丸喻」、大智度論卷十七〕 p6901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