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曹溪宗

韓國之禪宗。係由高麗普照國師智訥(1158~1210)將朝鮮之九山禪門集大成之禪宗宗派,以禪教兼修為宗風。此宗本稱禪宗,或禪寂宗,高麗朝中期,始稱曹溪宗。曹溪宗一名出於李朝肅宗五年(1679),趙宗著所撰之全羅南道昇平曹溪山松廣寺嗣院事蹟碑中「借用山名,設曹溪,始興兩宗」一句,表示繼承南宗禪六祖慧能之法脈,乃以其所居之曹溪山為宗名,故稱曹溪宗。

高麗光宗時代(950~975)設置僧科後,韓國宗派始有重大之變化,並非由教義上立宗派,而是以國家認可之事實為基礎。新羅朝時,首度傳入朝鮮之禪,為達摩禪之四祖道信,其後,主要為六祖慧能之南宗禪系統。以門葉滋榮,遂有九山禪門,即道義之迦智山派、洪陟之實相山派、惠哲之桐裏山派、無染之聖住山派、道允之師子山派、梵日之闍崛山派、玄昱之鳳林山派、智詵之義陽山派、利嚴之須彌山派等九山,初並無一禪宗宗團產生。高麗王朝(918~1392)成立後,出現朝鮮佛教之全盛期,至文宗之王子大覺國師義天(1055~1101),敵視禪宗,故於義天錄中未曾採錄一冊禪籍,且將禪宗歸於天台宗。因此,九山禪門之僧侶起而反抗此一抑壓政策,遂有宗派之自覺,乃將禪門九山團結為一宗團,而改稱宗名,形成曹溪宗。當時智訥著書提倡頓悟漸修、禪教一致,特別吸取華嚴、淨土之教義,影響極大,被尊為宗祖。李朝(1392~1910)時,與天台、摠南宗合併,稱為禪宗。一九一○年日本併吞朝鮮後,受日本佛教影響,禮儀、戒律皆有所改變。一九二六年日本殖民當局甚至修改各本山寺法,使僧侶帶妻制度合法化。一九四一年復以太古寺為總本山,再次稱為曹溪宗。 p4620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