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拘尸那揭羅

梵名 Kuśinagara,巴利名 Kusināra。中印度之都城或國名,乃佛陀入滅之地。又作拘尸那伽羅、拘夷那竭、俱尸那、拘尸那、瞿師羅、劬師羅、拘尸城。意為吉祥草之都城。古稱拘舍婆提。意譯上茅城、香茅城、茅宮城、少茅城、耎艸城、茅城、草城、角城。此城位於佛世時十六大國中之末羅國(梵 Malla),係末羅種族之領土。

據高僧法顯傳載,自佛生處之迦毘羅城東行五由延,入藍莫國,自此東行七由延而至灰炭塔,更東行十二由延至拘夷那竭城。城北希連河邊之雙樹間,即佛陀涅槃處。又據大唐西域記卷六載,此城周圍十餘里,城郭頹毀,邑里蕭條,居人稀曠。城東北有無憂王(阿育王)所建之佛塔,西岸建有大甎精舍,內有如來涅槃像。

拘尸那揭羅附近尚有准陀之故宅,如來修菩薩行時之救火處、救鹿處、賢善得道處、金剛力士躃地放杵處,及諸天停金棺七日供養處、佛母哭佛處、佛陀荼毘處、八王分佛舍利處等遺址。此外,據新羅慧超之往五天竺國傳載,常有禪師灑掃佛塔,每年八月八日僧尼道俗皆詣該處,大設供養,為印度八大靈處之一。我國法顯、玄奘西遊時,皆嘗至其地巡禮聖蹟。其後,回教徒入侵及印度教復興,佛教遂漸趨式微。

關於拘尸那揭羅之現今位置,有多種異說:(一)英國考古學者康林罕(A. Cunningham)、印度學學者威爾森(Wilson)等,以薩漢喀特(Sahankat)古址為灰炭塔之遺址,距此東北約五十公里之迦斯阿(Kasia),即拘尸那揭羅故地。(二)英國印度學學者史密斯(V.A. Smith)、學者穆卡基(Mukherji)等,於藍毘尼園被發現後,重新定佛涅槃處,以尼泊爾塔萊(Tarai)地方之森林為拘尸那揭羅舊址。

然於迦斯阿之西南方發現一堂宇,稱為涅槃堂,堂中供奉巨大之佛陀涅槃像,其上之銘文刻於五世紀時。又於涅槃堂附近發現古泥印、銅板等,泥印上刻有「大涅槃寺」等字。故一般多主張迦斯阿為拘尸那揭羅故地。〔雜阿含經卷二十三、長阿含卷二遊行經、佛所行讚卷五、北本涅槃經卷二十九、八大靈塔名號經、大智度論卷二、島史第五章、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一、釋迦方志卷下、玄應音義卷二十一、印度佛蹟實寫解說、A. Cunningham: The Ancient Geography of India; V.A. Smith: Early Historyof India〕 p3267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