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拂子

梵語 vyajana, vāla-vyajana,巴利語 vijanī。將獸毛、麻等紮成一束,再加一長柄,用以拂除蚊蟲者,稱為拂子。又稱拂、拂塵、塵尾。於印度一般皆使用此物。戒律中允許比丘執持拂塵,以拂除蚊蟲之侵擾,然禁止使用如「白拂」等以較為華美貴重之物所成之拂子。據有部毘奈耶雜事卷六載,佛曾允許比丘持用下列五種材料所製之拂子;(一)羊毛,(二)麻,(三)細裂[疊*毛]布,(四)已用破舊之物,(五)樹枝樹梢。白拂即由白犛牛或白馬尾製成之拂子,乃屬貴重之物。經典中屢有菩薩或長者手執白拂之記載,如陀羅尼集經卷六所載,觀音左手、普賢右手執白拂。又佛上忉利天為母說法歸來時,梵天嘗執白拂,侍於佛之右。

密教則以白拂作為去煩惱、除障難之表徵,如千手觀音大悲心陀羅尼經所載,千手觀音四十手中之白拂手即是。又尊勝佛頂修瑜伽法軌儀卷上載,行者每出行時,常作一白拂,誦真言加持一百零八遍,若於持行中逢畜生,能令彼等離苦解脫。

我國禪家尤喜以拂子作為莊嚴具,住持或代理者手持拂子上堂為大眾說法,即所謂「秉拂」。其時,拂子即為說法之象徵。次第執行秉拂之職務者有前堂首座、後堂首座、東藏主,西藏主、書記等,稱為秉拂五頭首;為秉拂者作侍者之人,稱為秉拂侍者。

在日本,鎌倉時代後之禪林亦使用拂子。其後除真宗外,其他諸宗於法會、灌頂、葬儀等場合,皆以拂子作為導師所使用之莊嚴具。〔陀羅尼集經卷三、摩訶僧祇律卷三十二、有部毘奈耶雜事卷二十九、敕修百丈清規卷七「四節秉拂條」、釋氏要覽卷中、禪林象器箋器物門〕 p3259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