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彌勒信仰指以彌勒菩薩為信奉對象之宗教信仰。在印度,早期即有此信仰,如增一阿含經卷四十五、賢劫經卷七佛興立品等,皆以彌勒為未來出現之第一佛。阿毘曇八犍度論卷二十七,亦載當來彌勒成佛之事。又據名僧傳抄法盛傳載,佛滅度後四八○年,呵利難陀羅漢上昇兜率天繪彌勒之像,至憂長國(佛國記之陀歷國)東北,造牛頭栴檀彌勒大像。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卷下靈運傳載,那爛陀寺供有彌勒像。大唐西域記卷七、卷八亦載,戰主國都城西北之伽藍供奉彌勒像。摩揭陀國佛陀成道之菩提樹東方有精舍,以白銀鑄十餘尺高之彌勒像。 中國關於彌勒信仰之譯經,始自西晉,先後共十餘種譯本,可歸納為「上生」、「下生」、「本願」三系統。玆列舉如下:西晉大安二年(303),竺法護譯之彌勒下生經、彌勒菩薩所問本願經;姚秦弘始四年(402),鳩摩羅什譯之彌勒大成佛經、彌勒下生成佛經;南朝劉宋時,沮渠京聲(?~464)譯之彌勒上生經;東晉時,譯者不詳之彌勒來時經;北魏永平元年至天平二年(508~535),菩提流支譯之彌勒菩薩所問經;唐代大足元年(701),義淨譯之彌勒下生成佛經;唐代景龍二年至開元元年(708~713),菩提流志譯之彌勒菩薩所問經等。由以上諸多譯經,可知彌勒信仰之普及。 彌勒信仰又分為二派,一派為上生信仰,信仰現今於兜率天說法之彌勒菩薩,而欲往生兜率天;另一派為下生信仰,相信彌勒將來下生此世界時,於龍華樹下,三會說法,以救渡眾生,而自己亦能生此世界,於龍華樹下聽受說法而成佛,故有龍華三會之說。上生信仰者,始有道安(314~385),據梁高僧傳卷五道安傳所載,前秦苻堅遣使西域,攜回彌勒結珠像等,道安開席講法時,常羅列尊像。繼有戴顒,據法苑珠林卷十六記載,東晉戴顒依據夢告,造立彌勒像,後安置於會稽龍華寺。又據名僧傳抄載,南朝劉宋元嘉九年(432),法祥建彌勒精舍。此外上生信仰者尚有道矯、僧業、慧嚴、道汪、道法、法盛、曇副、曇斌等。至唐代,玄奘、窺基亦宏揚兜率上生信仰,而成為法相宗之傳統。下生信仰亦甚為普及,據出三藏記集卷十二法苑雜緣原始集目錄序載,劉宋明帝(465~471 在位)撰龍華誓願文,周顒作京師諸邑造彌勒三會記,齊竟陵文宣王作龍華會記。南嶽慧思作立誓願文,敘述彌勒下生之說。唐代則天武后於永昌元年(689)命法朗等偽作大雲經,謂武后係彌勒下生。五代時之布袋和尚(契此),更被傳為彌勒化身。 另據歷代史書所載,藉彌勒下生信仰,而曲解經文,糾眾叛亂者亦不少。隋代大業九年(613),宋子賢自稱彌勒出世,集愚民叛亂,襲擊煬帝鸞駕而被捕。又陝西扶風人向海明亦自稱彌勒出生,號召謀反。唐代開元(713~755)初年,貝州(河北)王懷古自稱新佛(解作彌勒佛),舉事被捕。唐僖宗(873~888 在位)時,彌勒教徒於西蜀地方擴展勢力,組織彌勒會。北宋仁宗(1022~1063 在位)時,貝州之王則率領彌勒教徒叛亂。南宋及元代之白蓮教亦混入彌勒教,假藉彌勒下生之名謀反,迄至明、清時代,尚流行於各地。 由於彌勒信仰之普及,歷來關於彌勒之造像,多不勝數。南齊建武年中,僧護曾發願於剡縣石城山雕鑿千尺彌勒像,然願未果而入寂,後由僧祐於天監十五年(516)完成,世稱三世石佛、剡縣大佛。北魏獻文帝時,鑿造大同雲岡第十三窟彌勒洞,安置十六公尺高之倚像,遷都洛陽後,又造龍門石窟,內有太和、景明、永平等年間所造之大小彌勒佛像數百尊。此外,山東歷城黃石崖、千佛山亦有許多北朝所造彌勒像。中國彌勒之造像形式,甚至透過朝鮮半島影響及於日本。 中國彌勒信仰於南北朝時開始,逐漸盛行;至唐代後,由於阿彌陀經之譯出,發願往生西方淨土者亦多,故彌勒信仰已不如以前盛行。然十九、二十世紀之民間宗教社團猶深受彌勒信仰之影響。又古來韓國、日本之彌勒信仰亦頗為盛行。〔梁高僧傳卷十三、比丘尼傳卷二、廣弘明集卷十六、辯正論卷四、續高僧傳卷十七、卷十九、宋高僧傳卷四、卷二十六、佛祖統紀卷四十、卷四十三、法苑珠林卷二十九、魏書卷九肅宗紀、冊府元龜卷九二一、隋書卷二十三大業九年條、唐書卷一八三、太平廣記卷二八九、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一六一、三國遺事卷二、日本書紀卷二十〕(參閱「兜率天」4385) p6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