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少林寺(一)位於河南登封縣西北之少室山北麓之五乳峰下。少室山乃嵩山之西峰。北魏太和二十年(496,一說二十一年),孝文帝為天竺僧佛陀禪師所建。佛陀禪師時,寺之西臺建有舍利塔,塔後造翻經臺。未久有勒那摩提抵寺翻譯經論。孝昌三年(527)印度僧人菩提達摩於寺面壁九年修定,傳法慧可,創建禪宗,史稱達摩為中土之初祖,少林為祖庭。由是緇素雲集,禪法盛行。 佛陀禪師之後,由弟子僧稠住持塔廟。後因北周武帝建德年中排佛法難,伽藍毀廢。靜帝大象年中復興之,號陟岵寺,置菩薩僧百二十人。隋文帝時敕復舊寺名(一說文帝改名陟[巾*古],唐復名少林)。至大業末年,除靈塔外,全寺悉為山賊所毀。唐初少林寺僧眾佐唐太宗開國有功,從此僧眾常習拳術,禪宗和少林拳負有盛名,廣為流傳。高宗、則天武后等均甚崇敬,整備伽藍,其後歷經唐末五代之亂,寺漸衰微。南宋淳祐五年(1245),雪庭福裕奉元世祖之命董寺,大興寺門,其弟子靈隱文泰及古岩普就、息庵義讓、淳拙文才等諸師相繼住持,各振玄風,傳洞上之正脈。清世宗雍正十三年(1735)一度重修。 少林寺於晚唐五代之際,為臨濟宗所住;金、元以降,乃成為曹洞宗道場,迄今猶然。民國十八年(1929),軍閥馮玉祥、樊鍾秀等縱兵洗劫,寺幾全毀。二十一年,林森、戴傳賢、杜月笙等復集資重修之。 寺內現存有山門、客堂、達摩亭、白衣殿、地藏殿、千佛殿等建築。千佛殿又名毘盧閣,內有明代五百羅漢朝毘盧遮那佛壁畫,約三百餘平方公尺。白衣殿內有清代少林寺拳譜及十三僧眾救唐王壁畫。達摩亭為慧可斷臂立雪候達摩傳法處,又名立雪亭。初祖庵、二祖庵均在附近。寺中尚保存有許多石刻,著名者有「秦王告少林寺主教碑」、「武后詩書碑」、「靈運禪師功德塔銘」、「息庵禪師碑」等。〔續高僧傳卷四、卷十六、廣弘明集卷十、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九、景德傳燈錄卷三、卷四、釋氏稽古略卷二、續燈存卷十一、少林寺志、魏書卷一一四〕 (二)位於河北省薊縣西北盤山之紫蓋峰下。元至正年中(1341~1367)所建。其東山上有多寶塔,西山上有華嚴洞,皆頗著名。p13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