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密供

依據密教法軌所作供養之總稱。即密教為實現教義之理想所逐漸發展出之種種宗教儀式。此類宗教儀式,均載於教義經典。其後,行軌逐漸複雜化,遂產生專門詳說規範之經典,此種經典特稱為儀軌(梵 kalpa)。

供養法乃密教事相(教相之對稱)上頗重要之部分,隨著造像技術之發達,供養法亦逐漸繁瑣。原始佛教禮拜之對象僅為窣堵波、菩提樹、法輪、佛遺物、佛足跡等,迨至犍馱羅之希臘式神像美術勃興後,及受印度教神像之影響,佛教始有佛像之造立。密教儀軌原本大部分即描述佛像之造像法,伴隨造像法之描述,於佛像前誦咒、供養等儀法亦漸發達,而形成密供儀軌之另一部分。實際上就密供之情形而言,則僅指供養法,而有別於造像法。三國吳之支謙譯華積陀羅尼神咒經(大二一‧八七五上):「若善男子能於此華積神咒,若讀若誦,是人當於三月、四月、九月,從八日至十五日,一心憶念如來相好,夜中三誦華積神咒,日中亦三,至月圓時,當以香華、燈燭於形像前而修供養。」此係於佛像前修供養法最早之記載。

其後密供逐漸發達,如譯於南朝梁代之牟梨曼陀羅咒經載,先令三業極為清淨,又定一有舍利之塔,揀擇好時月日,即從白月一日至十五日為好時日。若用一日作法者亦可,而以每月十五日最為殊勝。香湯洗浴,著新淨衣,供養諸佛、一切菩薩及金剛等,燃燈四盞,取應時之花以為供養,當喫三種白食,遶塔及曼陀羅,行道一匝,誦咒一遍,如是誦滿一百零八遍即成就此供法。由此可知密供儀式漸次發展至軌則整備之一斑。至唐代,由不空譯之無量壽如來修觀行供養儀軌等,更見出密供受印度風俗之影響,法式與教理亦漸次密合,因阿闍梨之創意與解釋而產生種種流派。 p4476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