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四斷(一)四種斷捨之義。據瑜伽師地論卷五十九、成唯識論了義燈卷一末、卷五末所舉,即:(一)自性斷,謂斷除根本煩惱與隨煩惱及諸不善業等,其性染污而應斷者。(二)相應斷,即斷除與煩惱俱起的有漏之八識等,此等之性雖非染污,然斷除與其相應之餘法時,亦可令心解脫,故斷除此等有漏八識即稱相應斷。(三)緣縛斷,即斷除一切有漏善、無覆無記之法,及與煩惱間雜而成有漏性者。(四)不生斷,即斷除生於三惡趣、無想天等之因。 上記四者之中,自性斷、相應斷通於見道位與修道位二階位,亦即見道位與修道位之修行過程皆具有此二種斷捨情形;緣縛斷僅為修道位所斷;不生斷僅為見道位所斷。又經由自性、相應二斷,可顯有餘涅槃;經由緣縛、不生二斷,可顯無餘涅槃。又成唯識論卷八亦詳論此等斷捨惑業之內容,惟所列舉者,僅自性、離縛、不生等三斷,而無相應斷;順正理論卷六、俱舍論卷十六等則僅論及自性斷與所緣斷(緣縛斷)兩種。此四斷之說,至唐朝時,因慧沼之極力主張而盛行。〔成唯識論述記卷八末、大乘法苑義林章卷二末〕(參閱「三斷」687) (二)指方便精勤於斷惡生善之四種修行德目,一般多稱作四正勤,乃三十七道品中之第二行品。(參閱「四正勤」1679) p18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