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善惡

指善與惡。若再加上無記,則合稱為「三性」。一般而言,善指順理,惡指違理。然於經論中有多種不同說法,依成唯識論卷五之意,能順益此世、他世之有漏與無漏行法為善;反之,於此世、他世有違損之有漏行法為惡。其善惡之分際,在順益與違損之差別。且善惡二者皆須貫串此世與他世,否則即為無記。如人、天之樂果,於此世雖為順益,於他世則不為順益,故非為善,而為無記性。又如惡趣之苦果,於此世雖為違損,於他世則不為違損,故亦非惡,而為無記性。

淨影寺慧遠於大乘義章卷十二中,就人、天、二乘、菩薩、佛等五乘,以闡釋善惡之名。即:(一)順益為善,違損為惡。即以五乘所修之善法為善;能招感三途果報之因,及人、天中苦果之別報業等,稱為惡。(二)順理為善,違理為惡。理,指無相空性。佛、菩薩及二乘所修之善法為善;人、天所修之善法是為有相行,故為惡。(三)體順為善,體違為惡。體,為己之自體,即指法界之真性。依此義,五乘所緣修之一切善行皆為惡。

天台宗所立之善惡有六種,即:(一)人、天之善。指五戒、十善等之事善。但因於人、天之果報盡時,仍將墮於三途(地獄、餓鬼、畜生)等惡道之中,故亦為惡。(二)二乘之善。二乘人能遠離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之苦,故為善;但二乘人雖能自度,而不能度他,故亦為惡。(三)小乘菩薩之善。小乘菩薩慈悲兼濟,故為善;但因於自身之中,未斷任何煩惱,故亦為惡。(四)通教三乘之善。三乘同斷見忍之煩惱,故為善;但因未見別教中道之理,未斷一分之無明,故亦為惡。(五)別教菩薩之善。別教菩薩能見中道之理,故為善;但因所見之中道為隔歷之中道(隔離而不融通之中道),而非圓教之圓融中道,故其所行帶有方便,不合於理,是亦為惡。(六)圓教菩薩之善。圓教菩薩所見之圓妙之理,本為至極之善,但由「順、背」及「達、著」等二義而言,則亦為惡。「順、背」,謂順實相之圓理為善,背之則為惡;「達、著」,謂達此圓理為善,而於圓理生起執著,則為惡。其中之第二義,係以達、著二者判別善惡,為天台宗獨特之說。〔菩薩瓔珞本業經卷下、大乘義章卷七、法界次第初門卷上、摩訶止觀卷二之三〕(參閱「」4873、「」4944) p4891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