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右繞梵語 pradaksina,巴利語 padakkhina。音譯作鉢喇特崎拏。又作右旋、旋右、右遶。即以右向中央之尊像旋繞以表尊敬之意;即尊像在行者之右手邊。為表示禮敬之行道方式。印度自古即盛行此一禮法,以表示對佛、塔、尊宿等之敬意。無量壽經卷上(大一二‧二六七上):「稽首佛足,右遶三匝。」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三旋右觀時章(大五四‧二二五中):「鉢喇字緣,乃有多義,此中意趣,事表旋行。特崎拏,即是其右,總明尊便之目,故時人名右手為特崎拏手,意是從其右邊,為尊為便,方合旋繞之儀。」 然右旋之古義甚多,依南山道宣之釋門歸敬儀卷下、義淨之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三之說,則向尊者右手邊而旋,出於其左手邊,是為右繞;反之,即為左繞。另據道宣之關中創立戒壇圖經、道宣律師感通錄所載,則揭出「東迴左轉,南出而返」之說,是為左旋之意。道宣於不同之著作所提出之繞佛作法各異,頗令後世產生混淆之感。若依據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下三釋僧像篇所闡釋者,則知繞旋之時,本有繞佛與繞壇兩種之別,繞佛時本乎致敬,繞壇則便乎行事;致敬則必須右繞,以表示執侍之恭勤;行事則必須左繞,俾使尊卑上下合於倫序。禪林象器箋卷十禮則門:「忠按:禪林巡堂者,左遶而準遶壇儀;尋常行道者,右繞而準遶佛儀。」又慧琳音義卷二十一列出卍字形與白毫右旋之圖。準此可知,無論右繞、左繞,皆以尊者之左右為標準而繞行之。 右繞之時,或僅繞行一周,或三匝(稱右繞三匝)、七匝,乃至百匝、千匝不等,皆隨禮敬者之意。較常採用者為右繞三匝,據賢者五戒經載,旋塔三匝乃表示禮敬三尊,以期滅除三毒之意。釋氏要覽卷中亦謂,三匝表示三業,七匝表示七支。此外,有關右繞之功德,據提謂波利經所載,右旋繞佛可得下列五福:(一)於後世得端正美色之形相。(二)音聲清妙。(三)得以生天。(四)生於王家,其位尊貴。(五)終究能證涅槃。〔大智度論卷六十七、大唐西域記卷二、法苑珠林卷三十七、萬善同歸集卷二〕 p16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