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印順

(1906~

)浙江海寧人,俗姓張。幼讀詩書,兼研中醫。又好研學道家及西方宗教之學。二十歲時,偶讀莊子,見馮夢禎序文:「然則莊文郭注,其佛法之先驅耶?」遂萌生探索佛法之興趣。二十三歲,其母猝然病逝,內心受極大震撼。未久,叔祖父、父親亦相繼病逝,乃感人生無常,而有出家之志。二十五歲,出家於普陀山福泉庵清念和尚座下,法名印順,號盛正。禮昱山長老為義師,受具足戒於天童寺。曾於閩南佛學院、武昌佛學院就學,參訪虛雲和尚、慈舟律師,並親近太虛大師等人。經常往來於普陀、廈門、武昌之間,授課講經。民國二十五年(1936),在普陀佛頂山閱藏。後赴杭州西湖、揚州等地遊歷,巧逢太虛大師,遂奉其命前往武昌佛學院,繼赴漢藏教理院,入四川,時年三十三歲。自此常與法尊法師討論法義。

四十二歲,主編「太虛大師全書」於雪竇寺。四十四歲離廈赴香港,膺任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暨世界佛教友誼會港澳分會會長,在港印行「佛法概論」。四十七歲,以李子寬居士之請,及應中國佛教會之決議,代表出席在日本召開之世界佛教友誼會第二屆代表大會,遂至臺灣。其後曾任臺北善導寺導師、海潮音雜誌社社長。四十八歲,將擬建於香港之福嚴精舍,移建於臺灣新竹青草湖畔,並定居臺灣。

四十九歲,應性願法師之邀,赴菲律賓弘法。五十一歲任善導寺住持,惟於次年即離該寺。其後,曾多次出國弘法。後於新竹設立女眾佛學院,並在臺北創建慧日講堂。民國五十三年冬,在嘉義建妙雲蘭若,同年五月,在該地掩關靜修。一年後,應中國文化學院(文化大學之前身)之聘,任該校哲學系教授。六十八歲時,日本大正大學以其中國禪宗史一書,而授予文學博士學位。佛教界中從其修學者,有常覺、演培、續明、仁俊等法師。師治佛學,不受傳統佛教宗派觀念之影響,而能客觀地對全體佛教作一全面性之釐清、闡釋和批判。並直接從原始佛教經論之阿含、毘曇,及印度之空、有、真常三系諸經論,直探佛陀及後代大師之精義。尤其對龍樹中觀之學,曾作深入之探討,可謂自宋迄今對中觀之研究最有貢獻者。此外,對原始佛教、部派佛教、中國禪宗史等亦有精深之研究。另對於印度大乘佛教,師分判其為性空唯名、虛妄唯識、真常唯心三大系,此與舊說大異其趣。

師著作宏富,有中觀今論、唯識學探源、性空學探源、原始佛教聖典之集成、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書與論師之研究、中國禪宗史、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如來藏之研究、雜阿含經論會編等書。其大部分著述及弘法記錄,輯為妙雲集(二十四冊)行世。 p2234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