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加里陀沙

梵名 Kālidāsa。印度笈多王朝時代之詩人、戲曲家。約於五世紀前期,活躍於笈多王朝犍陀羅笈多二世之宮廷。在印度古典梵文文學黃金時代,有「詩聖」之美譽。經過吠陀、奧義書、敘事詩時代,至二世紀頃始高度發達之印度古典文學─美文體(詩),即由加里陀沙完成。被稱為「印度之莎士比亞」,西洋大文學家歌德推崇備至,譽之為世界文學之瑰寶。相傳歌德之「浮士德」一劇之所以用開場白,係受加里陀沙劇本之影響。加里陀沙之作品有抒情詩、敘事詩、戲曲等,係以優越筆調,加上典雅之韻律,運用梵文獨特之修辭技巧所寫成。主要作品有戲曲莎昆妲羅(梵 Abhijñānaśakuntalam)、天女之戀(梵 Vikramorvaśīya)、敘事詩羅怙系譜(梵 Raghuvajśa)、摩羅毘迦與火天友(梵 Mālavikāgnimitra)、童子之出生(梵 Kumārasambhava)、抒情詩時令之環(梵 Rtusajhāra)、雲之使者(梵 Meghadūta)。其中莎昆妲羅一劇已由糜文開譯為中文。〔印度文學欣賞第十六篇(糜文開)、世界文學史綱第十六章(郭源新)、莎昆妲羅的真實意義(泰戈爾著,糜文開譯)〕 p1572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