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僧兵

又稱法師武者。即執兵杖從事爭鬥之僧侶或其集團。釋門中向來禁止僧眾習讀兵書,糾眾擾亂。梵網經卷下即明載不得蓄諸刀、杖、弓、箭等戰鬥、殺生之器具;亦不得以利養惡心,合會軍陣,興師相伐,而殺害無量眾生。然寺院因有莊園領地,為保護領地,故有僧兵之存在。僧兵之起源始於北魏時代。據魏書釋老志第二十載,北魏世祖西伐至長安,見寺內藏有弓、矢、矛、楯,大怒,遂誅長安之沙門,焚毀佛像。即為寺院中擁有武裝之史實記載。又唐初曾招募少林寺僧入伍,然於我國並未形成僧兵組織。

另據樵書二編卷九載,於明代僧眾有保疆衛土之舉,如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兵入犯蘇淞海濱,該地兵民起而禦之,不克,操江蔡克廉更募僧眾,彼等勇猛善戰,大破倭寇。

又日本平安時代(794~1192),寺院之領地漸大,而得度之制紊亂,乃產生私度之弊,無賴之徒剃髮入寺內,從事雜務者多,遂執武器,聚為兵,且寺院為保護領地財產或攻伐其他宗派,亦組成武裝集團,如天台宗大本山延曆寺之僧兵,因以比叡山為據點,故號稱山法師;法相宗大本山興福寺之僧兵,因在奈良,故號稱奈良法師,即使朝廷亦難以制服彼等。鎌倉時期(1192~1333)後,佛教大宗派一般皆擁有武裝僧兵,其中淨土真宗組織農民信徒,曾與當政者織田信長長期發生衝突,史稱「一向宗起義」。慶長十三年(1608)八月德川家康始訂比叡山之條目,禁止眾徒之不勤學者住山。至此,自平安朝以來七百年間,跋扈橫行之僧兵遂告根絕。

又朝鮮自高麗朝以後,亦有僧兵存在。如辛禑王十四年(1388),辛禑與崔瑩共謀,發中外之僧徒以攻遼。又仁祖憲文王二年(1624)設有僧軍,十四年清兵攻之,數千僧兵將之擊退。此乃朝鮮有僧兵之證,然朝鮮之僧兵,多為官兵,以抵禦外侮之用,與日本之僧兵大異其趣。〔日本紀略後篇卷三、卷十一、卷十四、朝野群載卷三、卷十一、卷十六、元亨釋書卷二十五、卷二十六〕 p5728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