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佉盧虱吒

(一)梵名 Kharostha 或 Kharostī。傳說中印度古代之仙人。又作佉路瑟吒、佉盧虱底、佉盧吒。略稱佉盧、迦留、盧吒。意譯作驢脣、強鵒鴻。據大方等大集經卷四十一載,賢劫初,瞻波城王之夫人貪色欲,至園中與驢得一兒,人身驢面,夫人驚而棄之。兒以福力故,止於空中而不墮,一羅剎婦名為驢神,見而憐愍,乃接取入雪山哺育。及長,福德莊嚴,號佉盧虱吒,其身端正,唯脣似驢,故稱驢脣仙人。此仙苦行修道,後為一切諸天龍神等說星辰日月之運用。〔阿毘曇毘婆沙卷五十一、大毘婆沙論卷一○一、翻譯名義集卷二、翻梵語卷五〕

(二)古代北印度葱嶺一帶所行之銘刻文字,傳為驢脣仙人所造,故稱佉盧虱吒書。或作佉盧書、佉樓書、驢脣文字、梵寐書、佉盧虱底書。此文字約於西紀前五百年頃,由波斯之阿喇美玆庫體(Aramäische Type)所起,復由波斯王大流士(Darius)三世強制推行,紀元前四世紀時傳入北印度。其時北印度正流行梵書(梵 Brāhmī),故此文字未為一般人所應用,而幾近消滅。此字母所寫之文書,係由右向左橫讀。其遺物方面有石刻、金屬板、容器、貨幣、寶石、樺皮等,多分布於古代犍陀羅之處(即今阿富汗東部、北部),阿育王亦曾使用此種文字。史坦因(A. Stein)首次於中央亞細亞探險之際,曾於和闐附近發現此種文字所刻之貨幣、革皮、木片等零星斷片。〔大毘婆沙論卷八十二、卷一○一、百論疏卷上之下、玄應音義卷十七、悉曇藏卷一〕 p2761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