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大辭典 (慈怡法師主編)

似異喻五過

因明用語。又作異喻五過、似異法喻五過。為因明三支作法喻(比喻)支中,所舉十種過失之後五種。即:(一)所立法不遣,所立,宗(命題)之意;不遣,不遮遣之意。因明論式中,「異喻」須與宗之後陳(述詞)及因(理由)無關,異喻若不能遮遣,而與其所立之宗有關時,即失去所立遮遣之效力。例如「彼為中國人(宗),南京人故(因),如鄉下人(異喻)」之論式中,異喻與宗之後陳有關(當立一無關之否定性異喻),故犯此過。(二)能立法不遣,宗為所立,因為能立,異喻對因無遮遣效力者,稱為能立法不遣。例如「聲常(宗),無質礙故(因),如業(異喻)」之論式中,聲論師與勝論師均以「業」為無質礙,故成所立(宗)不遣之過。(三)俱不遣,指對宗之後陳及因均無遮遣效力者。例如「聲常(宗),無質礙故(因),如虛空(喻)」之論式中,「虛空常住」與「無質礙」均為立者(立論者)、敵者(問難者)所共同承認者,故無遮遣之效力。(四)不離,因明之規則為「同喻者合,異喻者離」。例如於「聲常(宗),無質礙故(因),諸無質礙者皆常,如虛空中(同),諸無常者皆質礙,如瓶等(異)」之論式中,如缺「諸無常者皆質礙」之離作法,即犯不離之過。(五)倒離,指墮於「先因後宗」之過失。蓋離作法於異喻中,須以「先宗後因」為原則,若顛倒此一關係而成「先因後宗」,則犯此過。例如於「聲常(宗),無質礙故(因),凡無常者皆有質礙,如瓶等(異喻)」之論式中,異喻若改為「凡有質礙者皆無常」即成倒離之過。〔因明入正理論、因明入正理論疏卷下末〕 p2775

 


佛光大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