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 卷19 第78經 長壽王品梵天請佛經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

爾時,有一梵天住梵天上,生如是邪見:「此處有常,此處恒有,此處長存,此處是要,此處不終法,此處出要,此出要更無出要過其上,有勝、有妙、有最者。」

於是,世尊以他心智,知彼梵天心之所念,即入如其像定,以如其像定,猶若力士屈伸臂頃,於舍衛國勝林給孤獨園忽沒不現,往梵天上。

時,彼梵天見世尊來,即請世尊:「善來大仙人!此處有常,此處恒有[*],此處長存,此處是要,此處不終法,此處出要,此出要更無出要過其上,有勝、有妙、有最者。」

於是,世尊告曰:「梵天!汝無常稱說常,不恒稱說恒,不存稱說存,不要稱說要,終法稱說不終法,非出要稱說出要,此出要更無出要過其上,有勝、有妙、有最者。梵天!汝有是無明。梵天!汝有是無明。」

時,魔波旬在彼眾中。於是,魔波旬語世尊曰:「比丘!莫違此梵天所說,莫逆此梵天所說。比丘!若汝違此梵天所說,逆此梵天所說者,是為比丘猶如有人吉祥事來,而排卻之。比丘所說亦復如是,是故,比丘!我語汝莫違此梵天所說,莫逆此梵天所說。比丘!若汝違此梵天所說,逆此梵天所說者,是為,比丘!猶如有人從山上墮,雖以手足捫摸於空而無所得。比丘所說亦復如是,是故,比丘!我語汝莫違此梵天所說,莫逆此梵天所說。比丘!若汝違此梵天所說,逆此梵天所說者,是為,比丘!猶如有人從樹上墮,雖以手足捫摸枝葉而無所得。比丘所說亦復如是,是故,比丘!我語汝莫違此梵天所說,莫逆此梵天所說。所以者何?此梵天梵,福祐、能化、最尊、能作、能造、是父,已有、當有一切眾生皆從是生,此所知盡知、所見盡見。

「大仙人!若有沙門、梵志,憎惡他、毀呰他[*]者,彼身壞命終,必生餘下賤妓樂神中,如是水、火、風、神、天、生主,憎惡梵天、毀呰梵天者,彼身壞命終,必生餘下賤妓樂神中。大仙人!若有沙門、梵志,愛樂他[*]、稱歎他[*]者,彼身壞命終,必生最上尊梵天中,如是水、火、風、神、天、生主,愛樂梵天、稱歎梵天者,彼身壞命終,必生最上尊梵天中。大仙人!汝不見此梵天大眷屬坐如我輩耶?」

彼魔波旬非是梵天,亦非梵天眷屬,然自稱說我是梵天。爾時,世尊便作是念:「此魔波旬非是梵天,亦非梵天眷屬,然自稱說我是梵天;若說有魔波旬者,此即是魔波旬。」

世尊知已,告曰:「魔波旬!汝非梵天,亦非梵天眷屬,然汝自稱說我是梵天;若說有魔波旬者,汝即是魔波旬。」於是,魔波旬而作是念:「世尊知我,善逝見我。」知已愁憂,即於彼處忽沒不現。

時,彼梵天至再三請世尊:「善來大仙人!此處有常,此處恒有,此處長存,此處是要,此處不終法,此處出要,此出要更無出要過其上,有勝、有妙、有最者。」

世尊亦至再三告曰:「梵天!汝無常稱說常,不恒稱說恒,不存稱說存,不要稱說要,終法稱說不終法,非出要稱說出要,此出要更無出要過其上,有勝、有妙、有最者。梵天!汝有是無明。梵天!汝有是無明。」

於是,梵天白世尊曰:「大仙人!昔有沙門、梵志,壽命極長,存住極久。大仙人!汝壽至短,不如彼沙門、梵志一燕坐頃。所以者何?彼所知盡知、所見盡見,若實有出要者,更無餘出要過其上,有勝、有妙、有最者;若無有實出要者,更無餘出要過其上,有勝、有妙、有最者。大仙人!汝於出要不出要想,不出要出要想,如是汝不得出要,便成大癡。所以者何?以無境界故。大仙人!若有沙門、梵志,愛樂他[*]、稱歎他[*]者,彼為我自在,為隨我所欲,為隨我所使。如是水、火、風、神、天、生主,愛樂梵天、稱歎梵天者,彼為我自在,為隨我所欲,為隨我所使。大仙人!若汝愛樂他[*]、稱歎他[*]者,汝亦為我自在,為隨我所欲,為隨我所使。如是水、火、風、神、天、生主,愛樂梵天、稱歎梵天者,汝亦為我自在,為隨我所欲,為隨我所使。」

於是,世尊告曰:「梵天!如是梵天所說真諦:若有沙門、梵志,愛樂他[*]、稱歎他[*]者,彼為汝自在,為隨汝所欲,為隨汝所使。如是水、火、風、神、天、生主,愛樂梵天、稱歎梵天者,彼為汝自在,為隨汝所欲,為隨汝所使。梵天!若我愛樂他[*]、稱歎他[*]者,我亦為汝自在,為隨汝所欲,為隨汝所使。如是水、火、風、神、天、生主,愛樂梵天、稱歎梵天者,我亦為汝自在,為隨汝所欲,為隨汝所使。

「梵天!若此八事,我隨其事愛樂稱歎者,彼亦有如是。梵天!我知汝所從來處、所往至處、隨所住、隨所終、隨所生。若有梵天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

於是,梵天白世尊曰:「大仙人!汝云何知我所知、見我所見。云何識悉我?如日自在,明照諸方,是為千世界,於千世界中,汝得自在耶?知彼彼處無有晝夜,大仙人曾經歷彼,數經歷彼耶?」

世尊告曰:「梵天!如日自在,明照諸方,是為千世界,於千世界中,我得自在,亦知彼彼處無有晝夜。梵天!我曾經[*]歷彼,我數經歷彼。梵天!有三種天,光天淨光天遍淨光天。梵天!若彼三種天有知有見者,我亦有彼知見。梵天!若彼三種天無知無見者,我亦自有知見。梵天!若彼三種天及眷屬有知有見者,我亦有彼知見。梵天!若彼三種天及眷屬無知無見者,我亦自有知見。梵天!若汝有知有見者,我亦有此知見。梵天!若汝無知無見者,我亦自有知見。梵天!若汝及眷屬有知有見者,我亦有此知見。梵天!若汝及眷屬無知無見者,我亦自有知見。梵天!汝不與我一切等,不與我盡等,但我於汝最勝最上。」

於是,梵天白世尊曰:「大仙人!何由得彼三種天有知有見者,汝亦有彼知見;若彼三種天無知無見者,汝亦自有知見;若彼三種天及眷屬有知有見者,汝亦有彼知見,若彼三種天及眷屬無知無見者,汝亦自有知見。若我有知有見者,汝亦有此知見;若我無知無見者,汝亦自有知見;若我及眷屬有知有見者,汝亦有此知見;若我及眷屬無知無見者,汝亦自有知見。大仙人!非為愛言耶?問已不知增益愚癡。所以者何?以識無量境界故,無量知、無量見、無量種別,我各各知別,是地知地,水、火、風、神、天、生主,是梵天知梵天。」

於是,世尊告曰:「梵天!若有沙門、梵志於地有地想,地是我,地是我所,我是地所;彼計地是我已,便不知地。如是於水、火、風、神、天、生主、梵天、無煩、無熱,於淨有淨想,淨是我,淨是我所,我是淨所;彼計淨是我已,便不知淨。梵天!若有沙門、梵志,地則知地,地非是我,地非我所,我非地所;彼不計地是我已,彼便知地。如是水、火、風、神、天、生主、梵天、無煩、無熱,淨則知淨,淨非是我,淨非我所,我非淨所;彼不計淨是我已,彼便知淨。梵天!我於地則知地,地非是我,地非我所,我非地所;我不計地是我已,我便知地。如是水、火、風、神、天、生主、梵天、無煩、無熱,淨則知淨,淨非是我,淨非我所,我非淨所;我不計淨是我已,我便知淨。」

於是,梵天白世尊曰:「大仙人!此眾生愛有、樂有、習有,汝已拔有根本。所以者何?謂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故。」便說頌曰:

 「於有見恐怖,  無有見不懼,
 是故莫樂有,  有何可不

「大仙人!我今欲自隱形。」

世尊告曰:「梵天!汝若欲自隱形者,便隨所欲。」

於是,梵天即隨所處自隱其形。世尊即知,「梵天!汝在彼,汝在此,汝在中。」

於是,梵天盡現如意,欲自隱形而不能隱,還住梵天中。於是,世尊告曰:「梵天!我今亦欲自隱其形。」

梵天白世尊曰:「大仙人!若欲自隱形者,便隨所欲。」

於是,世尊而作是念:「我今寧可現如其像如意足,放極妙光明,照一切梵天而自隱住,使諸梵天及梵天眷屬但聞我聲而不見形。」於是,世尊即現如其像如意足,放極妙光明,照一切梵天,便自隱住,使諸梵天及梵天眷屬但聞其聲而不見其形。於是,梵天及梵天眷屬各作是念:「沙門瞿曇甚奇!甚特!有大如意足,有大威德,有大福祐,有大威神。所以者何?謂放極妙光明,照一切梵天而自隱住,使我等及眷屬但聞彼聲而不見形。」

於是,世尊復作是念:「我已化此梵天及梵天眷屬,我今寧可如意足。」世尊便攝如意足,還住梵天中。

於是,魔王亦至再三在彼眾中。爾時,魔王白世尊曰:「大仙人善見、善知、善達,然莫訓誨教呵弟子,亦莫為弟子說法,莫著弟子;莫為著弟子故,身壞命終,生餘下賤妓樂神中。行無為,於現世受安樂。所以者何?大仙人!此唐自煩勞。大仙人!昔有沙門、梵志訓誨弟子,教呵弟子,亦為弟子說法,樂著弟子;彼以著弟子故,身壞命終,生餘下賤妓樂神中。大仙人!是故我語汝,莫得訓誨教呵弟子,亦莫為弟子說法,莫著弟子;莫為著弟子故,身壞命終,生餘下賤妓樂神中。行無為,於現世受安樂。所以者何?大仙人!汝唐自煩勞。」

於是,世尊告曰:「魔波旬!汝不為我求義故說,非為饒益故,非為樂故,非為安隱故:『莫得訓誨教呵弟子,莫為弟子說法,莫著弟子,莫為著弟子故,身壞命終,生餘下賤妓樂神中。行無為,於現世受安樂。所以者何?大仙人!汝唐自煩勞。』魔波旬!汝作是念:『此沙門瞿曇為弟子說法,彼弟子聞法已,出我境界。』魔波旬!是故汝今語我:『莫得訓誨教呵弟子,亦莫為弟子說法,莫著弟子;莫為著弟子故,身壞命終,生餘下賤妓樂神中。行無為,於現世受安樂。所以者何?大仙人!汝唐自煩勞。』

「魔波旬!若有沙門、梵志訓誨弟子,教呵弟子,為弟子說法,樂著弟子;為著弟子故,身壞命終,生餘下賤妓樂神中。彼沙門、梵志,彼非沙門稱說沙門,非梵志稱說梵志,非阿羅訶稱說阿羅訶,非等正覺稱說等正覺。魔波旬!我實沙門稱說沙門,實梵志稱說梵志,實阿羅訶稱說阿羅訶,實等正覺稱說等正覺。魔波旬!若我為弟子說法,若不說者,汝且自去,我今自知應為弟子說法、不應為弟子說法。」

是為梵天請,魔波旬違逆世尊隨順說,是故此經名梵天請佛。

佛說如是。梵天及梵天眷屬,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梵天請佛經第七竟(三千九十字)

[校勘]

宋、元、明三本無「中阿含」三字。

明本無「第二小土城誦」六字。

「恒有」,大正藏原為「有恒」,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恒有」。[*]

「伸」,大正藏原為「申」,今依據明本改作「伸」。

「他」,大正藏原為「地」,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他」。[*]

「如」,大正藏原為「知」,今依據前後文改作「如」。

「識悉」,明本作「悉識」。

「經」,大正藏原為「更」,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經」。[*]

宋、元、明三本無「無」字。

大正藏無「於」字,今依據明本補上。

「可不」,大正藏原為「不可」,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可不」。

「於有見恐怖…有何可不斷」,巴利本作 Bhave vāhaṃ bhayaṃ disvā bhavañ ca vibhavesinaṃ bhavaṃ nābhivadiṃ kañci nandiñ ca na upādiyin ti。

明本無「梵天請佛經第七竟」八字。

宋、元、明三本無「三千九十字」五字。

[註解]

梵天:婆羅門教認為的造物主。佛教中則認為梵天為初禪天之一,此天離欲界的淫欲,寂靜清淨。

不終法:永恆不滅。

如其像定:如雕像般不動而入禪定。

不要稱說要:不重要的,說是重要的。

捫摸:抓取。「捫」讀音同「門」。

生主:印度教神話中的創造神。又譯為「世界根本主」,音譯為「波闍波提」。

光天:大梵天之上、少光天之下的一天,是第二禪中的最基層天。大梵天為初禪最高天,而經中較常以少光天為二禪最基層天,有些經典分類更細,特別在少光天下區分出此天。??

淨光天:即「光音天」,色界十八天之一,是第二禪中的最上層天。

遍淨光天:色界十八天之一,是第三禪天中的最上層天。這天的天人相應於三禪的境界而身心清淨光明,充分體驗勝妙的快樂。又譯為「遍淨天」、「徧淨天」。

地是我,地是我所,我是地所;彼計地是我已,便不知地:將地大(堅固性)當作是我,或將地大當作是我所有的,或是將我當作是地大所擁有的;像這樣將地大視為有我,就無法看清地大(的本質、真相)。

攝:整理。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 沒有白天晚上差別的地方

此經文提到:「如日自在,明照諸方,是為千世界,於千世界中,汝得自在耶?知彼彼處無有晝夜,大仙人曾經歷彼,數經歷彼耶?」

這段經文是自認為有常的梵天與釋迦牟尼佛的辯論,其中提到了「一個恒星所含攝的世界,有的地方是沒有白天晚上之分的」。從地球上來看,所有地方都有白天夜晚之分,南極北極的永晝或永夜只持續幾天而已。然而從現代天文學來看,就整個星系而言,由於每個行星的自轉速度不同,一些行星的日夜變化可能非常慢,甚至若一個行星的自轉速度與公轉速度一樣,那麼就沒有晝夜之分了。(類似月球對地球的公轉速及其自轉速一樣,因此月球永遠同一面朝向地球)。

三千年前的人就有這樣的觀念,蠻有趣的。不過當然這邊是梵天提到事,因此並不是佛教的專門知識。

  • 以《中阿含經》校對《中部尼柯耶》的例子

有時候漢譯與巴利經典在同一部經互相更正,我們可以在《中部.49經, Brahmanimantanika-sutta》與《中阿含.78經.梵天請佛經》看到這樣的例子。此經敘述佛陀遇到自負的梵天,梵天自認為常住永存。為了斥責梵天的邪見,佛陀指出他知道梵天從何處來、往何處去,因此梵天現在的狀態離長住永存尚遠。

(5)《中阿含.78經》:「梵天,我知汝所從來處、所往至處。」

不過,《中部.49 經》裡,佛陀告訴梵天知道他的去處與「榮耀」, te ahaṃ, Brahme, gatiñca pajānāmi jutiñca pa­jā­nāmi 。經文此處出現「榮耀 juti」這個字令人困惑,因為佛陀完全了知梵天,因此也了知梵天的所有榮耀,在質疑梵天的常見時去提他的榮耀並不實際,如《中阿含.78經》,佛陀指出梵天的所從來、所去處,已足以破斥梵天自以為常的見解。至於提及對梵天榮耀的瞭解,在經文中並不貼切。

《中阿含》版本的讀法得到PTS 版本與Sinhalese 古錫蘭語版本的支持,在這兩個版本均讀為「死亡 cuti」而不是「榮耀 juti」。就經文而言,「死亡 cuti」顯得是較合適的讀法,也與《中阿含》版本吻合。如此《中阿含》的對應經文協助我們決定不同版本的巴利經文中那一版本比較合適。

c.f. yifertw.blogspot.tw/2011/04/2_18.html

回到《中阿含經》卷19

回到《中阿含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