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含經》-_1_-長壽王品郁伽支羅經(第76經)

我聞如是:

一時,佛遊郁伽支羅,在恒水池岸。

爾時,一比丘則於晡時燕坐起,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卻坐一面,白曰:「世尊!唯願為我善略說法。從世尊聞已,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因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故,族姓子所為,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者,唯無上梵行訖,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

世尊告曰:「比丘!當如是學,令心得住,在內不動無量善修,復觀內身如身,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外身如身,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內外身如身,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比丘!如此之定,去時、來時當善修習,住時、坐時、臥時、眠時、覺時、眠覺[*]時亦當修習。復次,亦當修習有覺有觀定、無覺少觀定,修習無覺無觀定,亦當修習喜共俱定、樂共俱定、定共俱定,修習捨共俱定

「比丘!若修此定極善修者,比丘!當復更修觀內覺如覺,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外覺如覺,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內外覺如覺,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比丘!如此之定,去時、來時當善修習,住時、坐時、臥時、眠時、覺[*]時、眠覺[*]時亦當修習。復次,亦當修習有覺有觀定、無覺少觀定,修習無覺無觀定,亦當修習喜共俱定、樂共俱定、定共俱定,修習捨共俱定。

「比丘!若修此定極善修者,比丘!當復更修觀內心如心,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外心如心,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內外心如心,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比丘!如此之定,去時、來時當善修習,住時、坐時、臥時、眠時、覺[*]時、眠覺[*]時亦當修習。復次,亦當修習有覺有觀定、無覺少觀定,修習無覺無觀定,亦當修習喜共俱定、樂共俱定、定共俱定,修習捨共俱定。

「比丘!若修此定極善修者,比丘!當復更修觀內法如法,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外法如法,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復觀內外法如法,行極精勤,立正念、正智,善自御心,令離慳貪,意無憂慼。比丘!如此之定,去時、來時當善修習,住時、坐時、臥時、眠時、覺[*]時、眠覺[*]時亦當修習。復次,亦當修習有覺有觀定、無覺少觀定,修習無覺無觀定,亦當修習喜共俱定、樂共俱定、定共俱定,修習捨共俱定。

「比丘!若修此定極善修者,比丘!心當與慈俱,遍滿一方成就遊,如是二三四方、四維上下,普周一切,心與慈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如是悲、喜心與捨俱,無結無怨,無恚無諍,極廣甚大,無量善修,遍滿一切世間成就遊。

「比丘!若汝修習此定極善修者,若遊東方,必得安樂,無眾苦患;若遊南方、西方、北方者,必得安樂,無眾苦患。比丘!若汝修習此定極善修者,我尚不說汝諸善法住,況說衰退?但當晝夜增長善法而不衰退。比丘!若汝修習此定極善修者,汝於二果必得其一,或於現世得究竟智,或復有餘得阿那含。」

於是,彼比丘聞佛所說,善受善持,即從座起,稽首佛足,繞三匝而去,受持佛教,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因在遠離獨住,心無放逸,修行精勤故,族姓子所為,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至信、捨家、無家、學道者,唯無上梵行訖,於現法中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遊,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彼尊者知法已至,得阿羅訶。

佛說如是。彼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郁伽支羅經第五竟(千二百六字)

[校勘]

明本無「中阿含」三字。

明本無「第二小土城誦」六字。

大正藏在「從」字之後有一「法」字,今依據宋、元、明三本刪去。

「此」,宋、元、明三本作「是」。

「覺」,大正藏原為「寤」,今依據宋、元、明三本改作「覺」。[*]

「修」,宋、元、明三本作「修習」。

「座」,大正藏原為「坐」,今依據元、明二本改作「座」。

明本無「郁伽支羅經第五竟」八字。

宋、元、明三本無「千二百六字」五字。

[註解]

觀內身如身...觀內外法如法:指四念處之實修,即專注於當前的四種目標之一:(1)身念處、(2)受念處、(3)心念處、(4)法念處。

有覺有觀定、無覺少觀定,修習無覺無觀:這裡是以尋、伺的有無來分類禪定的境界。這三者分別可指初禪、初禪和第二禪中間的定境、第二禪及以上的定境。

喜共俱定、樂共俱定、定共俱定:這裡是以是否有喜、樂、定來分類禪定的境界。例如初禪及第二禪有喜、樂、定,第三禪無喜、有樂、有定,第四禪無喜、無樂、有定。

繞三匝:順著尊者的右方繞三圈,以表示禮敬。

[對應經典]

[讀經拾得]

為何七定中,有六定是兩兩重複的?有何不同? 有覺有觀定、無覺少觀定,修習無覺無觀定,亦當修習喜共俱定、樂共俱定、定共俱定,修習捨共俱定。

HeavenChow:

個人以為, 此經不是以禪定的程度來劃分的, 而是以禪支來分類.

也就是禪支有 “覺, 觀, 喜, 樂, 定, 捨” , 佛陀說有這些禪支的禪定都應該修習.

初禪 覺 , 觀 , 喜 , 樂 , 定(心一境性) 二禪 喜 , 樂 , 定 三禪 樂 , 定 四禪 捨 , 定 四無色定 捨 , 定

在阿毘達摩中, 色界禪不是分成四禪, 而是五禪, 在初禪與二禪中間還有 “無尋有伺禪”, 和此經的 “無覺少觀” 應該是同一種.

回到《中阿含經》